城市初中寄宿生生活常识研究
——以杭州市XX中学为例
摘要:生活常识作为一种隐性的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一定的共通性。有人认为非物质文化的遗失是社会整体,尤其是生产力进步的伴生现象,同样生活常识作为一种耳口相传、容易习得的经验性知识,也是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尤其现代社会与时俱进的的产业化、专门化,裁缝店、洗衣店、外卖、钟点工......生活常识的每一部分都有专业人士来掌握,人们只需付钱便可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这都是现代化的体现。但当人们对生活常识的掌握量一代不如一代,所带来的不可逆影响也是无法预估的。非物质文化遗失到一定地步成为了需要保护的遗产,那么形形色色的生活常识是否也会有需要保护的那一天?本文将比较城市中初中阶段寄宿生与走读生在生活常识方面的掌握情况,并试图以此为切入点,讨论学校与家庭的权责边界问题,分析寄宿生活是否会影响初中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情况。
关键词:寄宿制; 生活常识;生活技能
一、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寄宿生
寄宿生指就读于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校学习,而且食宿也都在学校进行。寄宿制学校除了要对学生提供正常的学习机会,还要解决学生吃饭、休息和睡觉的问题。学校不仅在正常行课期间要管理学生,在当天课程结束后对留校寄宿的学生还要进行统一的安排和管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