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情境教学的优化文献综述

 2022-08-09 16:04:35

文献综述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情境教学的优化

摘要:情境教学最开始没有完整的理论概念,国外最早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著名教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这是情境教学的最初范本。而后众多学者提出了“情境性学习”的概念,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而国内情境教学法的代表人物当属李吉林老师,她率先提出了“情境教学”一词,并系统阐述了情境教学法的概念、理论基础。随着课程改革,情境教学逐步运用于各具体学科,并形成了多种情境教学模式和类型。但有关实践的研究相对偏少,尤其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操作缺少范本。因此,如何优化道法课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提高情境教学法在道法课程中的实效性,正是本文所要探究的方向。

关键词:情境性学习; 李吉林; 情境教学;

一、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因此对教学方法的优化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从2016年开始初中的《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在内容上也做了改革,将道德与法律有机结合。新教材的内容紧贴学生生活,渗透法治教育,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将教学方法与课堂内容结合。由此可知课程的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方法的优化提出了要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