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文献综述

 2022-08-15 11:07:32

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摘要: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全国人民深刻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其精神内涵蕴含了丰富的育人价值,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把抗疫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当代价值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能够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能够使当代大学生自觉承担起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抗疫精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导;路径创新

一、文献综述

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是珍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精神内涵蕴含了丰富的育人价值。现将有份量、有一定新意的论文(民族精神之一的抗疫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分别从国内国外的两方面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发挥“抗疫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创新途径,为高校思政工作有效开展和时代新人的培育夯实基础,并对解决当代青年在新时代的发展困境。

  1.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与内涵

国内代表学者徐艳玲认为:在抗疫进程中闪耀的“抗疫精神”具有明晰的生成逻辑:危机是精神孕育的契机,基因传承是精神生成的渊源,抗疫实践是精神生成的土壤。这一生成逻辑赋予“抗疫精神”以丰富内涵 :一是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使命精神,二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三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四是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五是命运与共、共克时艰的天下精神。

关于“抗疫精神”的内涵除了上述五种分类之外,还有学者认为该内涵可以分为:忠肝义胆的英雄精神、万众一心的群众观念、互助友爱的共同体意识、刚健有为的国家形象以及开放透明的世界胸怀。苑素梅,亓萌雪学者在文章中指出,“抗疫精神”包括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逆行而上、舍生忘死的爱国精神、有令必行、顾全大局的担当精神、实事求是、创新攻坚的科学精神、坚定信心、敢于胜利的乐观精神这五种基本内涵。

还有学者认为该内涵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分别将其概括为:“奋不顾身、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团结精神、“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和“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担当精神。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