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研究
——以X大学为例
摘要:国内对大思政背景下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的研究较少,但只研究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的参考文献有很多。我认为现有的对大思政背景下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研究主要从联系大思政背景,从校园文化环境相关概念、优化校园文化的必要性及优化措施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国外并没有明确提出“思政”这一概念,所以并没有结合大思政背景对校园文化环境进行优化研究的文献。国外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我认为外文文献中对于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研究主要从环境的作用及如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两方面进行。
关键词:国内文献; 国外文献; 研究综述;校园文化环境;优化
一、文献综述
从国内相关研究来看,国内对大思政背景下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的研究较少,但只研究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的参考文献有很多。通过对参考文献的分析,我认为现有的对大思政背景下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联系大思政背景,从校园文化环境相关概念、优化校园文化的必要性及优化措施三个角度进行研究。
从校园文化相关概念来看,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切入点也有所区别。同是对校园文化相关概念的分析,杨馥榕通过调查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内涵的理解状况,分析后得出当前部分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识存在偏颇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校园文化环境的内涵应该包括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校园行为文化环境、校园制度文化环境四个层面。而秋实认为校园的文化环境由物化环境和心理、精神环境组成,包括学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任慧英、路金龙指出校园文化环境是属于学校环境的软件建设部分, 包括教风、学风、制度、文化氛围、文化活动等。其中树立优良的校风是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谷秋颖认为校园文化环境是大学师生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学校各个层面创造并共享的一种以继承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内容,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使命的客观精神及其生成环境,是社会大环境的一部分。
从必要性来看,主要从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角度进行分析。从校园文化环境本身来看,费明亮提出校园文化环境具有陶冶、激励、约束、调适等作用。从校园文化环境对外界的影响来看,赵艳、郝瑞英、李国雄提出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杨晶、魏雯指出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前提。刘纯明、孟媛、曾文杰指出校园文化环境条件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了校园文化发展的好坏,同时与学生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戴文静提出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培养好社会主义新人。秋实提出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为青少年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能够促进青少年心理活动的优化。
从优化措施来看,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从人、校园文化、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优化。陈建从科学规划校园环境、拓宽人文教育,与学校相关部门合作、打造和谐文化平台,重视引进优秀企业文化、使之与校园文化融合提高育人效果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路径。谷秋颖提出要树立全员校园文化环境意识,要抓住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要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第二个方向是从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进行优化,概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物质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活动文化环境、学术文化环境、人际环境、行为文化环境。郝瑞英、李国雄从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精神文化环境、活动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分析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指出要优化精神文化环境、学术环境以及活动文化环境。杨馥榕以石河子大学为例分析了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校园行为文化环境、校园制度文化环境四个层面,指出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要坚持大方向不变,结合学校特色,以学生为主体。周国裕、赵兆棠从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人际环境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如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秋实从校园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教室文化环境、校园的社区环境四个角度分析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路径。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