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议题式教学的研究——以余杭中学为例
摘要:本文围绕“议题式教学”展开,以余杭中学为例,研究新课标实施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及议题式教学的价值, 着重探讨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实际运用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运用的策略及未来展望。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高中政治课程;问题;策略
一、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议题教学的探讨始于1995年,以刘美慧对台北市的高中公民教师进行的“争议性议题教学研究”为开端,随后刘美慧在国内进行一系列强调理论介绍与实证研究。1999年学者廖添富、刘美慧、董秀兰在台北市中正国中二年级进行国科会专题研究“议题中心教学对国中学生公民参与态度影响之实验研究”,认为议题中心教学法可以提升高中生的公民参与态度、学生普遍对该教学法持正向评价,认为议题中心教学法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了解议题的本质、理解他人的思想等。吕慧娟2002年对国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表明教师教学态度偏向积极,实施议题探究最合适的方法是讨论法和辩论法。2011年香港将议题中心教学法作为高中通识学科教学的重要取向。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议题式教学越来越受重视,很多专家学者对议题式教学展开了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期刊有:毕建华的《议题式教学促进深度学习》,张帅、杨小斌的《议题式教学初探》,陈式华的《议题中心教学法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探索》;研究论文有:白雪的《议题中心教学法在lt;政治生活gt;教学中的研究》,赖雪玲的《议题教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等等。以上研究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关于议题式教学的含义。大多数学者认为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从议题与教学的内在关系来阐述议题式教学。陈式华认为议题中心教学法是学生在议题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张帅、杨小斌认为议题式教学既不同于问题式教学也不同于主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不仅指向课程的具体内容,更指向价值判断的观点;刘美慧在《议题中心教学法在公民教育之应用》中提出“议题中心教学是以争论性议题为课程核心,教师综合相关的学科知识,运用多种的教学法,将议题的正反不同观点呈现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一种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参与、批判思维能力训练的教学模式。
(2)议题式教学的价值。关于这一点,一般从对于学生的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进行分析。陈式华在《议题中心教学法在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探索》中重点分析了议题中心教学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中的意义,即化被动为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等素养;白雪在《议题中心教学法在lt;政治生活gt;教学中的研究》指出议题中心教学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培养中学生的公众参与意识、提升中学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和理性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公民素养和突出课程的价值引导。
(3)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学者们大多数从教师、学生、学校的因素进行分析。毕建华在《议题式教学促进深度学习》中指出:在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我讨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所设置的问题缺乏综合性和思辨性,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能力欠缺,又导致讨论、研究只停留在低层次的争吵,难以完成高层次的思维活动。
(4)议题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学者们大多数从教学目标、议题的确定、设计、实施等方面进行阐述。毕建华认为运用议题式教学法要基于真实情境、精选中心议题,要基于知识整合、优化教学设计活动,要基于高阶思维、搭建问题支架,要基于价值引领、强化辨析与选择,要基于迁移与应用、推行反思与践行[4];张帅强调“要先明确目标再选定议题,进行信息加工以明晰实施路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