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一)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的研究文献不太广泛,切入点主要是基于智慧社区的技术层面的要求,主要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和机械领域的文献,比如M Beer,Anderson提出构建智能社区报警系统,V Korsun ,J Pearson,P Sajda 强调技术在智慧社区中发挥的作用。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城市社区自治的研究文献非常丰富,徐君立足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变革与发展,分析了社区自治的两种取向,李蓉蓉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对居民社区政治效能感的现状进行分析,由此指出社区自治存在着自治主体的广泛性不足,社区自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等问题,以期对我国的社区自治提供破解路径。而近几年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基于智慧社区这一平台的文献也很广泛。 罗杰阐释智慧社区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其架构和发展模式,宋煜将新型的社区治理体系的基本构架作为智慧社区建设的基本逻辑,提出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设计与核心理念,即社会服务是智慧社区发展的基石,并对未来智慧社区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让智慧融入治理,让治理体现智慧”的发展观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互联网 概念的提出,学者们引入大数据技术対社区治理进行了新的思考。比如刘鑫鑫,苏珊珊,崔超等人以大数据为社会带来的变化为切入点,梳理出大数据与社区自治的结合点,从而尝试提出大数据推动社区自治的发展策略。张艳国,朱士涛等人认为互联网 社区服务是智慧社区服务的新趋势,应当发挥互联网在社区服务资源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把互联网和社区服务深度结合起来,用优质服务提高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的养老模式已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很多是以社区养老服务为切入点研究智慧社区治理模式的,比如陈莉,卢芹,乔菁菁指出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构建存在信息数据互联不畅,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顶层设计不规范,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不到位,基层自治组织行政依附性较强等缺点,提出政府需搭建智慧社区养老服务平台推动信息共享。 有的学者是针对服务体系和居民满意度进行的研究,比如董亮,李金兆,简青等人构建基于智慧社区的信息惠民服务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信息惠民建设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提出基于智慧社区推动信息惠民建设的思路。张鹏通过对当前智慧社区公共服务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发现智慧社区公共服务治理面临的四重阻碍,依循整体性治理的分析框架,从突出居民需求导向、加大多元主体的协调整合、共享信息资源、共建信任参与机制、培育“智慧社工”人才等“五位一体”的治理思想。 有的学者强调技术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常恩予,甄峰基于江苏省第一批和第二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任务书,在对智慧社区建设实践现状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引人“社会建构的技术观”理论,试图在技术与社会互动的研究思路下对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朱琳,刘晓静对国内外现有智慧城市和电子政务公民采纳的研究进行述评;构建了面向智慧社区的移动服务平台公民采纳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了包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用户信任、服务质量等在内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以打浦桥街道“IN 标签”为例进行了验证。 伍堃等人认为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主要承担指导与推进者的角色,分析了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关系,阐述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相关职能。而申悦、柴彦威和马修军则强调政府、相关产业与居民的互联与协作,倡导构建人本导向的智慧社区,以综合居民个体数据的数据中心为基础,涵盖智慧化规划、信息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社会交往几方面应用。 |
|
|
【参考文献】
[1] Beer M,Anderson I ,Huang W.Using agents to build a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CA (intelligent community alarm) system[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nomous Agents. ACM, 2001.
[2] Beer M,Hill R, Huang W. et al. An Agent-based Architecture for Managing the Provision of Community Care -- the INCA (Intelligent Community Alarm) Experience[J]. Ai Communications, 2003, 16(3):179-192.
[3] Patel A S,Darji H, Mujapara J A . A Survey on Role of Intelligent Community and Social Networking to Enhanced Learning Process of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4, 69(4):14-17.
[4] Korsun V,Pearson J,Sajda P . Transferring technology from the intelligence community to the medical community[J]. Journal of Digital Imaging, 1997, 10(1):143-143.
[5] 徐君.社区自治: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走向[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04):40-43.
[6] 李蓉蓉.城市居民社区政治效能感与社区自治[J]. 中国行政管理,2013(03):53-57.
[7] 宋煜.社区治理视角下的智慧社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电子政务, 2015(6):83-90.
[8] 刘鑫鑫,苏珊珊.大数据时代社区自治创新发展研究[J]. 电子政务, 2018(5).
[9] 崔超.城镇化背景下大数据构建和谐社区的策略探索[J]. 广西社会科学, 2017(8).
[10] 张艳国,朱士涛.互联网 社区服务:智慧社区服务新趋势[J].江汉论坛,2017(11):141-146.
[11] 陈莉,卢芹,乔菁菁.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人口学刊. 2016, 38(3):67-73.
[12] 董亮,李金兆,简青.基于智慧社区的信息惠民服务体系研究[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64-68.
[13] 梁艺琼,张媛.O2O智慧社区平台用户满意度实证研究——以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为例[C]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2016.
[14] 常恩予,甄峰.智慧社区的实践反思及社会建构策略——以江苏省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 2017(05):8-14.
[15] 伍堃.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J]. 河北学刊, 2013, 33(5):112-114.
[16] 朱琳,刘晓静.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社区服务公众采纳实证研究——以打浦桥街道“IN标签”为例[J].电子政务,2014(08):27-37.
[17] 申悦,柴彦威,马修军.人本导向的智慧社区的概念、模式与架构[J]. 现代城市研究,2014(10):13-17 24.
[18] 徐君.社区自治: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走向[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04):40-43.
[19] 李蓉蓉.城市居民社区政治效能感与社区自治[J]. 中国行政管理,2013(03):53-57.
[20] 郑从卓,顾德道,高光耀.我国智慧社区服务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09):53-56.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