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花运动”以来台湾地区民粹主义的历时性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2022-11-03 22:17:18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一)民粹主义的定义

民粹主义到底是什么?一直是各家争论的焦点。有学者认为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运动,有学者认为民粹主义是一种政治策略,但是更多的学者还是认为民粹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而民粹主义的意识形态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它需要依附在某些其他的意识形态之上。(钮汉章等,2004)了解了民粹主义的本质之后就需要分析民粹主义的具体内涵,从民粹主义的产生出发,有的学者认为民粹主义的出现是因为民主主义内部自由主义和民主政治之间存在着张力。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基本权利和多元主义,民主政治强调了平等和人民主权。过分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忽视民主政治的约束,就会导致人的自由的极度膨胀危害到民主的正常运行,在台湾地区“太阳花”运动中反对者冲进立法机关可以说就是极端的自由损害了民主。而玛格丽特·卡农范则认为民粹主义的出现得益于民主的救赎面孔与经验面孔之间存在着张力。救赎面孔值得就是民主对于民众权利的赋予,而经验面孔指的就是民主的秩序与规则。过分强调权利同样会损害规则损害民主的发展。无论是过分强调自由还是过分强调权利,民粹的产生主要就是反对民主中的制度性质的政治性质的东西,打破现有的政治体制就成为了民粹的一大特征。民粹主义还存在着其他的特征比如:极端的激进的民主,煽动性的话语体系,轻视法律规则并且排斥传统的政治结构。(郭中军,2016)在研究民粹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民粹主义与民主和民族主义存在着巨大的区别。民主不仅仅强调自由和公民权利,民主还应该伴随着一套合法合理的规则与制度。而民粹恰恰轻视制度破坏规则。当然在民粹主义广泛存在的抗议与示威活动中,民主的化解渠道被束之高阁,民粹缺乏一个排解民众愤怒的合法渠道(顾旭光等,2016)。而与民族主义相比,依附性质的民粹主义层次更低,民族主义的意识往往是高于政治制度的选择的,自然就高于民粹主义的表象。(郑维伟,2016)将民粹主义与台湾地区的政治现状相结合我们能够很明确的发现台湾地区的政治现状就是民粹主义。不论是“太阳花”运动表现出的极端的激进的民主,还是“用爱发电”、“无核家园”之类的煽动性的话语体系,在加上“卡管”表现出的轻视法律规则和“韩流”展现的排斥传统的政治结构,台湾地区的民粹主义的的确确存在。

(二)台湾地区民粹主义时间段的划分

在定义、区分和总结好民粹主义之后,台湾地区民粹主义的研究就从划分时间段和建立比较的指标开始进行。台湾地区民粹主义在2008年以前时间段的划分主要是以政治人物的执政时间作为标准,李登辉执政时期台湾地区的民粹主义被称之为民粹威权主义。威权为主要的执政风格但是民粹的端倪显现。李登辉之后陈水扁的政治风格就更加带有民粹主义的色彩,特别是所谓的“台湾之子”,更加暴露出他民粹主义煽动情绪的特征。学界将他这一阶段台湾地区的民粹主义定义为选举民粹主义。(张遂新等,2018)从概念出发民粹威权主义指的是利用民粹的手段为威权主义的执政奠定合法性基础。(刘孝杰,2018)而选举民粹主义就是通过民粹主义的手段在选举中获利并获得执政的合法性。在论述完选举民粹主义和民粹威权主义的各自特征及代表性事例之后,本文还将概述2014年“太阳花”运动以来台湾地区民粹主义的典型事例。

(三)比较指标的确立

对于台湾地区民粹主义历时性比较研究的研究指标的确立,本次研究主要建立在黄昱珽、郑维伟和费海汀三人的论述。黄昱珽主要通过“民众”与假想敌“他者”的斗争来表述民粹,在他看来民粹主义就是民众反对“他者”的意识与行为。(黄昱珽,2014)在黄昱珽之后,针对民粹主义郑维伟认为:“真正对人民主权滥用的是政客,尤其是掌权的政客。他们借助组织资源,利用行政权力,动用暴力工具,动辄诉诸人民,口口声声奉承人民,把人民捧上天,口惠而实不至。”(郑维伟,2016)郑维伟在民众与他者之外加入了第三个主体也就是民粹主义的操纵者,这三个主体共同组成了本次研究指标设计的基础。在郑维伟之后,费海汀认为民粹主义的研究可以从公平的角度切入,民众因为不公平而想要获得公平,达到公平需要民众表现出诉求也需要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中民粹的操作者至关重要。最终面对民粹主义的浪潮,被反对的“他者”会作出怎样的反映,从而实现怎样的结果,这种结果的公平也预示着民粹主义的成功与否。(费海汀,2017)虽然他们三人论述的角度不同,但是结合上述三者的观点加以总结就能够得到比较研究的各项指标。[1]钮汉章,李锦春.台湾地区西方式民主政治的劣质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1):72-78.[2]郭中军.民主语境下的台湾民粹主义现象[J].探索与争鸣,2016(4):36-38.[3]顾旭光,田丰.“太阳花学运”以来港台的民粹青年运动:特点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6(6):33-40.[4]郑维伟.民粹主义不宜标签化和扩大化——对当前学界一种错误倾向的批评[J].探索与争鸣,2016(10):82-85.[5]张遂新,祁冬涛,王秀萍.党意、民意与选举 ——台湾当局'内阁'不稳定原因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8(5):24-42.

[6]刘孝杰.从威权主义到民粹主义:台湾政党政治的演变(1949--2008年)[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7]黄昱珽.台湾民粹主义转变的探讨:选举民粹主义的形成[J].弘光人文社会学报,2014(07):52-73.[8]费海汀.俄罗斯民粹主义的历史比较[J].国际政治科学,2017,2(4):90-123.

[9]许志红.集体行动中的民粹主义倾向及其规制[J].学术论坛,2018,41(05):141-147.

[10]房宁,涂锋.当前西方民粹主义辨析:兴起、影响与实质[J].探索,2018(06):66-71 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