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摘要:对于十八大之后的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研究多种多样,诸多学者对于改革的内容、改革的意义和改革仍存在的不足做出了各种层次,不同主题的研究。其中对于改革过程、改革结果的研究文献也有很多,本综述将总结其中的一些从而为本次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监察体制改革 监察委
在十八大之前,我国以纪检委为核心机构的纪检监察机关体系已经趋于完善,但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之后日益重视起反腐倡廉,反腐工作不断深入使得纪检监察机关在运行过程中具有的局限性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对我国的监察体制进行改革十分有必要。而目前来说我国学界对于监察体制改革的研究已经趋于完善,但同时大部分研究都是对整个改革统筹化的研究,缺乏对于实证性数据和资料的搜集、陈述和分析。包括对监委改革后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短缺的情况的研究也只停留在理论化,缺乏实证性数据和资料。因此,对监委改革中如何分配好稀缺的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进行一次有样本的实证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从目前的学界研究来看的话,对于我国监察委改革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 理论界普遍研究都认为我国监察委改革的原因是之前的纪检监察体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反腐工作的需要。而改革就是对不先进、不完善、不适用而且不科学的制度进行改革。
清华学者过勇在其文献中就曾提到十八大之前我国纪检监察机关的运行机制存在局限性。他认为当时的运行机制下机关内部的人员结构不够完善、纪检监察机关检察职能的专门化程度也不够、开展工作的独立性不够而且众多反腐职能机构之间的协同度不够。这些弊端使得我们必须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否则将影响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我认为改革九十度制度的缺陷和弊端进行取缔和调整,学界对此的研究以及较为全面和完善。
- 对于改革的过程,学界也有详细的讨论和阐述。有的学者认为应该从组织结构的优化、机关职能的强调、体制的直接改革和党内法律法规的完善几方面来讨论改革的整个过程。
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将整个改革围绕着监察委员会这一新型的、独立的反腐败专门机关为核心这一点进行研究和探讨,因为建立监察委的文件下达、监察委试点工作的进行和监察委的全国范围建立的整个过程,对于监察委的建立的专项研究实则也就是对整个监察体制改革的研究。
- 至于这一次改革的结果或者说意义,学界的相关论述也较为充足。一致被认同的观点就是整合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对党中央、地方党委全面负责,可以使监察对象由“狭义政府”转变为“广义政府”,补齐行政监察范围过窄的“空白”,有效解决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衔接不畅等问题,健全党领导反腐败工作的体制机制,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同时,对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也是重中之重。
结合上述研究来看,我国学界学者们对于今年的监察体制改革有着较为全面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详细的包括了改革的原因、改革的过程和改革的结果。整体上是趋于完整的,但是我认为在细节上,学界对于监察体制改革的研究还有不足之处。其中重点就在于学界关于此的研究大部分都是放在全国范围的视角上进行探讨和分析,尽管理论价值很丰富,但缺少一些实证性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支撑,尤其是对于监察委改革的实证研究甚至没有一篇专门的文献。而这一不足之处也是我们此次研究所希望可以填补的,我们希望以江苏省市县三级监察委的建立前后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监察委改革中的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的分配问题。以期为学术界提供一份监察委改革的实证研究,填补空缺。
【参考文献】 [1]过勇, 潘春玲, 宋伟. “十八大”以来我国纪检监察机关的改革路径及成效分析[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 116(05):88-93 191. [2]刘艳红.《监察法》与其他规范衔接的基本问题研究[J].法学论坛,2019,34(01):5-15.
[3]李堃.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新举措[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 16(11):13-15.
[4]过勇, 宋伟. 中国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改革模式分析[J]. 政治学研究, 2014(5):11-24.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