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与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以西藏X县为例文献综述

 2022-11-03 22:19:20

文献综述:

前言

中国农村长期以来是一种强国家弱社会的状况造成民间社会发育的不足。哪怕是经过从农村始发的改革开放 20多年后“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的二元社会发展的现实日益彰显出只靠农村自身的力量发展农村社会现代化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迫切需要国家资源的整合、政策的扶持、外力的嵌入和帮助。大学生村官工作正是由国家出面向农村提供高素质人才服务力图在农村带来科技、知识、创业、信息的新气象新风尚是一系列支农政策、措施之一是在国家和乡村社会中嵌入的一种力图扶持农村加快发展的新变量。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一项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也是一项边实践边探索的崭新事业。为使八宿县首批选调的8名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农村工作环境、进入角色,真正实现下得去、沉得住、干得好的工作目标,八宿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立三项机制,大力支持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展示才华。

一、研究现状

学术界对大学生村官和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研究中根据行政区域来划分的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各地方政府确立的以大学生村官和乡村治理为主题的研究课题组进行研究的文献资料丰富多彩。尽管国内学术界对于大学生村官和乡村治理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对于大学生村官和乡村治理的实践现状研究还不是非常成熟。另外,对于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现状的学术成果多数是以论文的形式出现,运用理论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专著比较少。面对这一不足,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到农村基层开展诸多形式的实地调查研究,以促使大学生村官在乡村治理中能够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我国新农村创新建设和加快乡村治理的建设步伐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的参考依据。

二、关于少数民族政治的研究

(1)民族村社体系

周平在《民族政治学导论》中,专门构建了民族村社政治体系一章。并且系统地对民族村社体系及民族村社政治权力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民族村社政治权力是一种传统的权力,它是直接从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的氏族或者部落的权力发展而来的。村社政治权力与国家权力的区别在于,村社权力不是由某种上级权力机关自上而下的授予的,不是国家政治体系中的地方权力,而是村社中内生的、传统的权力。作者还分析了民族村社政治体系与国家政治体系的关系,认为从一个国家的范围来看,国家政治体系处于最高层次,民族村社政治体系则处于最低层次,但是,在事实上,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这两种政治体系常常不是同质的,而是异质的。因此,作者认为:一方面国家政权和政治权力总是要深入到民族村社的范围内,以致最终在这里取代村社政治权力和村社政治。另一方面民族村社政治权力和民族村社政治并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总是要力图保存自己的存在。但是,作者也认为,民族村社政治体系和国家政治体系并不是只存在排斥和对抗,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共处与协调的关系。

(2)民族村寨

张跃在云南大学2003年组织的对全国32个少数民族村寨调查所取得的资料的基础上,主编了《中国民族村寨研究》一书,对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村寨的政治、社会、法律、人口、经济等方面作了专题研究。作者考察我国少数民族村寨建国以来的变迁历程,认为中国少数民族村寨政治组织结构经历了从新中国建立前的多元异质结构进入同质化建设这样的变化过程,作者认为,当代中国乡村政治变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力量和来自乡村自身力量。国家权力在政治变迁中具有绝对的优势,故而在多次重要的政治变迁中,少数民族村寨政治建设都体现了国家所要求的齐步走的特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