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材中全人教育内容研究——以《哲学与文化》为例文献综述

 2023-03-15 14:27:59

高中政治教材中全人教育内容研究——以《哲学与文化》为例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概述了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全人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仍存在:全人教育理论研究较多,理论的具体实际应用较少;感性认识较多,理性思辨较少;将全人教育理念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机结合方面欠缺的问题。因此本文研究将从全人教育理念出发,将全人教育理念融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基于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全人教育内容的分析,以期实现全人教育理念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机结合,探讨一条完善高中思想政治全人教育的有效之路,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全人教育;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

一、文献综述

“全人教育”是要求“以人的完整发展”为核心理念,关注学生智能、道德、审美、创造力、灵性等方面的发展,使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获得发展,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国外研究现状

受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上世纪70年代欧美社会以追求“人的整体发展”为目标的“全人教育运动”的影响,西方教育开始广泛关注全人教育思想,发展出“以人的完整发展”为核心的理论思想,强调应注重人的智能、精神、道德、创造力、灵性等方面的充分发展。对于全人教育思想,国外学者主要集中于对全人教育的内涵以及全人教育课程两方面的研究。

首先,在全人教育的内涵方面,即对于什么是“全人教育”,不同学者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美国的隆·米勒是现代意义上正式提出“全人教育”概念的第一人,创办了“全人教育出版社”并发行了《全人教育评论》,以历史与制度文化的角度检视美国全人教育的发展脉络,揭示出教育应该回归有机的、整全的、全人的、灵性的等自然本质,重新找回生命与教育的灵魂。他指出“全人”包含精神、情感、身体、审美、智能五方面的基本要素,同时他认为全人教育包含了进步主义、人本教育、开放教育、全脑开发教育、体制外教育、协同学习、地球教育等教育思想。[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全人教育”的理想。他把“自动性”视为人的发展的主观基础,而以社会中的真、善、美为教育的客观基础,认为两者结合才算是培养了“全人”。西方学者斯科特·福布斯在其《全人教育中的价值观》著作中写道“全人教育是非中心的、民主的、合作的、更人性化的,它对人性有更加准确的认识,更尊重个人的本性,而非把人看做社会或经济系统的附属物”。美国的J.Hendrick把目光投向了幼儿全人教育上。他认为幼儿的成长是多面性的,包括身体我、情绪我、社会我、认知我和创造我。因此,他认为在幼儿教育中,最重要的是“幼儿”本身,凡作息时间、学习环境、课程和任何行政措施的安排等,都应以“幼儿本身的福祉”为最主要的考量点,也都应配合幼儿在身体、情绪、社会、创造性、语言和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实况来善加指导,惟有如此,才能促进幼儿健全快乐的成长。[2]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代表作《全人教育论》,“全人教育”可谓是他教育思想的精华,他主张教育必须是绝对的全人教育,是完全人格亦即和谐人格而言,人在文化上欠缺了多少,作为人就残缺了多少。他认为教育内容必须包含人类文化的全部即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生活,理想的人必须是全人,而全人的教育应该由六个方面组成,即求真的学问教育、求善的道德教育、求美的艺术教育、求圣的宗教教育、求健的身体教育和求富的生活教育。[3]日本学者吉春中川师承隆·米勒,先后出版《觉醒教育:东方视野中的全人教育》和《培养整体性:精神教育的视角》等著作,以东方式的方法论,探索西方全人教育,在全人教育界引起不少关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