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数字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创新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就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从内涵解读、现实困境以及优化路径三个层面展开分析,并进一步总结出当前学界研究中尚存的不足,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话语体系
一、文献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传播载体,具有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规范学生网内网外个人言行的重要作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日益密切,不仅丰富了话语内容,还延伸了话语空间。为此,学界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总结和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空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研究综述
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涵解读
话语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正确认识和理解话语,是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前提和基础。话语涉及多种学科,内容极为广泛,从词源学考察,汉语语境中的话语有说话、讲演和论述之意,一般意义上的话语是指以语言为媒介进行的交际行为及其符号产物。然而,杨鲜兰认为,话语并非就是简单的交流性工具,在深层次上,它是一种价值性工具,很大程度上受到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的影响,并与一定社会的权力关系紧密关联,最终指向价值的实现。[[1]]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是传导、输送、转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殊语言符号系统[[2]],而且还隐藏着一种力量,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解释、建构、支配不同主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3]]。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便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深刻的思想引领性和强烈的精神感召力[[4]],并相应地拥有辩护、引导、规范三方面的功能,其中,辩护功能是其本源功能,引导功能是基础功能,规范功能是目的功能。[[5]]
2.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现实困境
现代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带来新机遇、新平台的同时,也使其置身于复杂多变的网络新环境,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首先,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冲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操纵全球网络媒体,蓄意炒作我国社会热点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将一般问题政治化、个别问题复杂化,制造思想混乱[[6]];并在国内扶植势力,怂恿他们鼓吹资本主义国家的“伊甸园”,曲解污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千方百计向学生宣传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诱使学生做出错误选择[[7]]。其次,现代信息技术挑战冲击。新媒体碎片化、开放性的信息传播模式,使得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出现转移现象,话语权威和信息优势被解构、调控力被削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降低、实效性不强。[[8]]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话语空间中还存在着价值取向多元、话语行为失范等现象,泛娱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通过各种形式争夺网络话语空间,企图弱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声音,侵蚀大学生的思想与头脑,动摇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9]]再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梗阻。全媒体创造了人人都是“信息源”的传媒环境,在此环境下,受教育者有自己的话语体系,而这种话语体系可能不被教育者所熟知,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双主体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就会受到削弱。[[10]]此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坚持传统的话语体系,社会现实状况与教育理论的缝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与市场经济的实际利益取向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弱化了教育的影响力。[[11]]
3.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优化路径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