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报应说的中国化进程文献综述

 2023-08-20 11:14:13
  1. 选题背景和意义

因果报应说作为佛教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传入中国以来对我国的社会和群众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因果报应说逐渐本土化的过程中,其持续不断地经受着自然观念、儒道等本土思想的对抗和接纳,并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为中国群众普遍接受的因果报应说。体会因果报应说的中国化过程,分析和研究历史各阶段对其的改造和推进,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学说和其中国化改造后的结果。

  1. 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本课题将着重研究因果报应说中国化进程中东汉/东晋/隋唐-明清/现代四个阶段。因果报应说在这些阶段中经历了较为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对抗和接纳,并在融合中得到发展。其中东汉为萌芽时期、东晋为迅速发展时期、隋唐-明清为协调扩展时期、现代为新挑战时期。

目前该课题的难点在东汉和隋唐-明清时期的相关文献收集研究工作和各部分之间比例的掌握。其中东汉时期需阅读相关原著典籍中“自然”因果观的相关内容,筛选并与印度佛教传统因果观进行对比研究。因对隋唐-明清时期因果报应说的集中研究较少,需广泛检索该时期学者(诸如徐同卿、灵裕、梁启超等)对因果报应说的讨论并提炼具有代表性的思想。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作为佛教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因果报应说一直是中国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关于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佛教因果报应说的内容及其中国化;二、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关系;三、因果报应论与古代儒道思想的关系;四、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理论特色。

方立天在《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一文中,通过把握佛教在中国各个阶段的争论焦点和中心问题对佛教哲学的演变进行了时间上的划分和特征的概括。他定义东汉、三国、西晋为“格义”式哲学的产生;东晋十六国时代为玄学化哲学的流行;南北朝是学派哲学的兴起;隋唐时期是宗派哲学的繁荣;五代是心性哲学的合流。我们可以由此很清晰地看出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所经历的形成、鼎盛、衰落三阶段,看到这一博大哲学体系的普遍发展历程。认识这一过程及各个阶段的发展特征,对我们研究因果报应论的发展进程有着宏观上大背景的指导,可以更清晰直接地把握思想的总体发展波动。他也在《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一文中,对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他从报应的根源、方式、主体和性质四个角度概括对报应说进行了论证。他特别指出,“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思想特色,只有通过两方面的比较才能凸现出来,一方面是与中国固有的报应观念相比较,一方面是与印度佛教因果报应说相比较,而与后者的比较尤为重要”。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说和中国固有报应观念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中国固有报应观念以“天”主宰为主,而中国佛教报应说以“心”主宰为重;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说把受报的主体规定为作业者自身,强调自作自受,中国固有报应观念则说由子孙承受;中国固有报应观念把作业与受报分开,是一世报应说,而佛教因果报应说认为众生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众生根据自身的作业不断地在六道中生死轮回。而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与印度佛教因果报应论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与分命说相融合;与天命论相贯通;与神话、传说相比附;与本土崇拜相合一;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相协调。他对因果报应说基本问题的诠释很全面地呈现了这一学说的面貌,并将其放在了历史的大背景中通过与印度佛教因果观和中国固有报应论对比,很好地将中国特色化因果报应论的特点陈述出来。

黄启江在《佛教因果论的中国化》一文中,聚焦于法藏“四种缘起”对缘起论的中国化诠释、慧远的“三世因果说”、笔记小说中的中国化佛教因果论和僧侣学者看因果论。从两线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法藏一线和慧远一线因果报应说的进程和结果。较为清晰地从这两个学说的发展和内容看到了因果说中国化的其中部分过程。

郭征宇在《简论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一文中,阐述了因果报应说的哲学基础、实现过程形式和实现动力,并赋予了其积极的社会意义。他从理论思维的层面考察,认为因果报应说有利于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人们的自觉自律、有利于对生命权利的普遍尊重,引导人们从善弃恶,从而建立文明、和谐社会。他为因果报应说的中国化概括了如下几个特征:宣传因果报应说是在中国推行佛教的突破口和重要手段;因果报应说是伴随着同怀疑者和反对者的辩论和斗争而流行的;因果报应说是一种信仰。为我们看待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的中国化提供了较为明晰的概括性提纲。

伍小劼在《因果报应与佛教中土化》一文中,从佛教因果报应与天人感应的关系这一侧面来关照佛教因果报应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旨在通过分析佛教因果报应和天人感应的相通性出发思考二者的关系并探索因果报应说得以中国化的根源。他从这一角度探索了佛教因果报应说得以中国化的其中一个社会思想原因,为我们研究因果报应说中国化可能性提供了诸多线索。

从目前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学者们多围绕着因果报应论这一核心观念进行纵向探析,从时间节点上对因果报应论中国化的研究较少。本课题将着重研究因果报应说中国化进程中东汉/东晋/隋唐-明清/现代四个阶段,横向地研究这一思想在中国化进程中所经历的接纳与对抗,全面地探析这一思想的动态变化。从动态变化中把握思想的实质并看出其变化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化”的内涵。

  1. 进度安排:

2.24-3.1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