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壁画设计文献综述

 2022-08-01 21:35:11

文献综述

摘 要:壁画与一切美术作品相同,都是表现人类想象力与主观思想的产物。壁画需要与建筑环境相吻合,其内容形式必须要服从于建筑的格调和使用功能。壁画还要与建筑结构相协调,它的品质并不仅仅在于画面本身的艺术效果,而是更看重其在环境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壁画的内容形式是受到特定建筑环境所限制的,壁画设计需服从建筑环境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壁画;环境;设计;构图

一、前言

壁画,是装饰墙壁的画,包括用绘制、雕塑及其它造型或工艺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内容多种,有的是宗教故事,有的为佛经寓言,有的是日常生活场景。根据制作和技法将壁画分为绘画型和工艺型两大类,前者以手绘方式完成,后者借助工艺制作手段体现。这样说来壁画的范围就相当广泛,从广义上来说就是指各种形式的壁画装饰。对于墙壁的界定,主要是指建筑物的表面,当然这里也包括崖、岩、墓等,对于画的解释最初指的是手绘的画,后来随着科学和工艺的发展,各种材料的介入,也包括制作的,诸如金属工艺、木材、纤维等等。

二、有关壁画设计的研究现状

(一)有关壁画的概念的研究

壁画一词,最早源于意大利语。若从词意表面上单纯的理解,就是“壁”与“画”的结合,它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赵阳(1992)认为壁画以墙面为艺术载体,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制作及绘画手段,或将两者融合而成的艺术表现方式。苏清(2001)认为通过比较1980-2000年之内的文献,分析认为以往学者对壁画的固有概念显得比较局限和单一,仅仅指以灰泥墙面为艺术载体进而进行湿壁画描绘的过程。赵四海(2001)国内第一次有人提出湿壁画的概念,认为湿壁画始于十三世纪的意大利,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现如今的范围及其宽广,可泛指所有建筑界面上的绘制、室内棚顶、依附于空间中的雕刻、内外墙面,或以各种综合材料相融合的工艺绘画作品。而李雪梅(2002)则全面分析它的制造过程,她认为湿壁画技法,是壁画保存最持久的形式。它在制作过程中,工艺手法相当复杂。首先,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混制灰泥,灰泥制作不到位就会导致墙面塌落,导致前功尽弃。灰泥要处理成粗泥和细泥两种,是分别由两种粗细水洗沙和经过熟化的优质石灰膏搅拌而成。在制作过程中,粗灰泥用来打底做第一层基础处理,形成“粗灰”层。在这层灰泥上就可以进行描画草图的工作,描画的内容就会渗进墙壁里。第二层涂抹细灰泥,并且在细灰泥表面重新描绘一遍草图。最后在墙壁表面平刮一层更为细腻的净灰膏。做完底层后需晾至到不稀软的程度时便可开始绘制。在整个壁画绘制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往画面上喷水,以保证灰泥层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矿物质颜料,这样才能与墙面永久的融合在一起。若墙面的灰泥层过干或者完全干固,则不能继续制作绘画,必须将干固部分铲掉,再重新刮抹新鲜灰泥后才可以继续。胡亚平(2004)认为壁画与一切美术作品相同,都是表现人类想象力与主观思想的产物。原始的“壁”单纯是天然屏障,如岩岸、岩壁等,之后渐渐有了人为建筑,人们依靠壁面挡雨遮风,在自然空间中建造出属于人类私有的空间,从而大大的改善了生存条件,提高安全感与独立性。但墙壁在阻挡各种侵害的同时,也遮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视野受阻,从而带来压迫感与束缚感。因此,人们需要运用艺术装饰来弥补其长期居住在建筑空间内的沉闷气氛,净化视觉空间与心灵,同时增加文化气息,带来美的享受。边家(2008)认为壁画需要与建筑环境相吻合,其内容形式必须要服从于建筑的格调和使用功能。壁画还要与建筑结构相协调,它的品质并不仅仅在于画面本身的艺术效果,而是更看重其在环境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有关壁画设计的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