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新城宁马高速大方互通改扩建工程勘察设计分析文献综述

 2023-08-15 14:54:18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板桥新城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南部,西临长江,北与主城相接,东近东山副城,南望江宁滨江新城,是南京市重点规划建设的八大新城之一,南京市宁芜城镇发展轴上的重要坐标,也是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新城。板桥新城行政区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4784人,下辖大方、古雄、柿子树、新林4个社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南京的工业重镇,近年以软件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板桥新城宁马高速大方互通改扩建工程对于打造世界一流工业园区、优化板桥新城空间发展格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通过分析原始数据及初步勘察,拟建场区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板桥街道大方村附近,场地属阶地~漫滩地貌单元。经人工改造后,现场地多以道路、荒地及拆迁废区为主,整体较为平坦,局部稍有起伏。据南京地质勘查报告显示,南京有四分之三的地域位于长江及秦淮河古河道漫滩区,地层软弱,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漫滩地面沉降往往使得建于其上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因沉降过大或不均匀而发生开裂甚至破坏,严重影响着建筑物、公路、城市地铁、地下管线等公共基础设施。

长江两岸漫滩地区,沉积了软土、粉土粉砂等漫滩相沉积地层。临近岸边,水流受阻并与部分回水相遇,使流速变缓,形成粉~粘粒的软粘性土沉积环境; 远离河岸地带,水流较急,形成细~粉粒的粉细砂带及砂丘沉积环境;河床中心邻近地带,水流湍急,形成中粗砂及中粗砂混砾石条带或团块的沉积环境。由于水流趋于平缓,在原有沉积的基础上,间性的漫滩相软土逐步沉积下来,形成现有的地形地貌。

场地条件类似的镇江某沿江燃煤电厂工程的实验报告中指出:由于其特殊的沉积过程及人类活动影响,长江下游漫滩软土的结构特征及固结程度在深度上存在一定规律的变化,不应以“平均值”来进行评价,应研究其随深度的变化十字板测得的不排水剪强度与深度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可通过k0预固结处理后进行室内强度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来获得数据。

南京地区地处长江下游,地下水水位较高。以南京市地铁10号线绿博园站为例,车站所处场地存在60m的由粗中砂、卵石组成的强透水性含水层,接近长江支流。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需控制在坑底1m以下。通过试验,采用止水帷幕、隔渗帷幕和地下连续墙等措施,强透水层的绕流阻水效果非常明显。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地区的车站采用隔水帷幕后,地基大幅度沉降,对施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场地位于下扬子断块内,属于华北地震区长江中下游—南黄海地震带。场地及其邻近地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分布有多条断裂,其中亦有第四纪断裂。历史上南京地区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现代地震活动也比较活跃。涉及31条主要断裂,如郯城—庐江断裂带、淮阴—响水口断裂、茅山断裂带、苏北滨海断裂、栟茶河断裂、乌镇—马金断裂、洪泽—沟墩断裂、盐城—南洋岸断裂、陈家堡—小海断裂、泰州断裂、湖州—苏州断裂、无锡—宿迁断裂等,其中北北东—北东及北西—北西西走向的断裂与破坏性地震关系密切,是区内的主要发震断裂。

近场区位于长江下游低山丘陵地貌区,由7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工程场地跨越了老山凸起、宁镇断块隆起及宁芜火山岩断陷盆地3个构造单元,主要地貌类型有低山、丘陵、阶地、河漫滩。近场区内发育的主要断裂有6条,分别为施官集断裂(F1)、南京—湖熟断裂(F2)、滁河断裂(F3)、江浦—六合断裂(F4)、幕府山—焦山断裂(F5)和方山—小丹阳断裂(F6),这些断裂均为早第四纪断裂;发育的一般断层有4条,分别是杨坊山—长林村断层(f1)、定淮门—马群断层(f2)、西善桥—雨花台断层(f3)和板桥—谷里断层(f4),这些断裂均为前第四纪断裂。与线路相交的断裂是南京—湖熟断裂、江浦—六合断裂、幕府山—焦山断裂、杨坊山—长林村断层、定淮门—马群断层,根据钻探、物探等资料综合确定该断裂为第四纪中更新世断裂或前第四纪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没有发现活动的迹象。因此这些断裂构造均不会对本工程场地产生直接的影响,本工程场地属地震地质条件相对稳定场地,适宜建设。

场区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承压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赋主要存于浅部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雨季水量较多,迳流滞缓,以蒸发排泄为主,水位受季节性变化影响明显。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表明,该地区潜水位年变化幅在1.0~1.5m左右,近3-5年及历史最高水位可按场地整平后地表下埋深0.5m考虑;因板桥河为长江支流,与长江水系贯通,临近河岸边坡区域,宜按板桥河最高洪水位考虑。

场地周围有部分工业区,根据对六合区部分工业区地下水情况的研究:地区浅部地下水的腐蚀性明显强于其它地区,其中Cl-的腐蚀性相对较普便,SO2-4的腐蚀性相对较多,PH、侵蚀性CO2腐蚀性局部分布。地下水中对建筑材料腐蚀性相关成分在空间及时间上分布整体上变化较平缓,生产过程中一些原料、废水、废液等入渗的控制好坏对厂区浅部地下水成分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对整个区域短期内的影响不明显。该区原料、废水、废液等渗漏, 易导致地下水对建筑物的腐蚀性增强。对同类场地,根据各种原料及场地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加强防腐蚀措施,有利于延长建筑基础使用期限;同时加强相关生产环节的控制,加强相关成分的监测,有利于确认建筑物基础的安全状态。

根据拟建场地岩土条件,工程特点,设计对参数的要求,本次适宜采用标准贯入和圆锥动力触探两种试验方法。需注意,长江漫滩相沉积土层分布较稳定,应结合机钻孔查明场区岩土层的分布变化规律 ,特别应注意对浅部暗沟、暗塘分布的查明。另外,取土样及进行原位测试的数量,宜根据场地的岩土层分布情况,适时作出调整,对于岩土层分布较稳定,厚度较大的土层,可以适当放大取样及原位测试的间距,对于岩土层空间变化较大,特别是一些薄夹层或透镜体,应加密取土或进行原位测试,以满足岩土层评价的要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