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风景名胜区社会服务功能研究:以南京市紫金山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2 15:17:09

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研究

——以南京市紫金山为例

1.研究背景

在过去惯用的公园绿地社会服务研究中“服务半径”这样一种简单的二维距离,只考虑了公园绿地的平面辐射范围,而缺乏对公园绿地的空间分布情况和公园绿地服务功能等的公平性评价,不能真正反映公园绿地对居民服务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交通地形复杂的山地城市,更显得不合理。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的评价指标一直以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地率及绿化覆盖率三大指标来作为衡量城市绿地建设的标准,虽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城市绿地的数量特征,但没有考虑到居民实际上对这些绿地及其提供的服务的享用情况,没有反映城市绿地的空间位置,也没有考虑到市民使用的公平性和公园使用效率的问题(高骆秋,2010)。

2.研究目的及意义

通过相关调研和数据的分析,对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结合实证研究提升城市公园绿地社会服务功能的理论与方法,以指导具体的城市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城市公园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的研究对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服务功能的理论发展和问题解决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3. 历史经验案例评析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惟一接近于自然的生态系统地域。它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游憩、身心健康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绿地服务效率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对城市公园绿地服务能力做出评价,揭示了人们对绿地的利用程度,反映绿地价值的空间分布,绿地服务效率是衡量一个城市生活质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参考因素。

3.1国内历史经验案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