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忘却的记忆——南京大屠杀遗址现状环境调查研究
文献综述
1.研究背景及目的:
二战后,国内对于南京大屠杀史的研究一度处于空白、停滞状态,相应地对于南京大屠杀遗址的保护也缺乏科学和系统的发掘、保护、规划。同时,日本右翼对南京大屠杀事实的一再否认,妄图抹去这一对中华民族造成深刻苦难的历史,将这份沉痛的历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我们更需要发挥南京大屠杀遗址的历史记忆载体作用。然而,现今南京大屠杀遗址因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而丧失了其记忆延续的有效性,各个遗址游离于城市空间和人们生活之外,其纪念价值慢慢被淡化。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调查,试图发现南京城中片区大屠杀遗址建设中整体和局部层面的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并对遗址的现状建设、周边环境、纪念碑体等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从而发掘这一历史事件的深层内涵,强调南京大屠杀遗址建设对于保持城市历史记忆完整的重要性,对重塑南京大屠杀遗址的文化价值提出建议。
2.相关概念界定:
战争遗址,常指某一时间段敌对双方进行暴力冲突交战的所在地,在现代可定义为“曾经发生过重大战争事件的纪念地”。战争遗址不仅包括该地段遗留下来的交战痕迹,同时包括周围为纪念而兴建的建筑物、纪念碑等战争遗产,具有重大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抗战遗址,常指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后存留的战争遗址,是抗日战争史的真实记录,承载着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的苦难、民族危亡的呼号、不畏艰险的反抗、团结抗战的荣光,既是苦难辉煌的见证,又是团结奋进、再造中国的精神支点。
3.国内外关于战争遗址的研究现状:
3.1国内关于战争遗址的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