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城市四川-重庆段抗灾防灾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2 15:18:59

文献综述

沿江城市四川-重庆段抗灾防灾研究

古今中外的历史昭示我们: 各种灾害都是危及人民生计与社会安定的重要原因, 也是检验统治者执政能力与管治能力的重要标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无论其范围大小或时间久暂, 无一不以灾荒为背景, 这是中国历史的公例。在新中国,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和政府对救灾工作的重视, 使灾害不致酿成大的社会动乱, 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它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从近 30 年来的灾情发展变化来看, 中国的灾害问题在总体上处于不断恶化之中, 其表现:1.自然灾害的危害面积在蔓延扩大, 这是中国灾情的重要发展趋势。2.自然灾害的发生周期愈来愈短。3.然灾害的危害后果日益严重。4.人为型自然灾害剧增。5.各种人为灾害均在上升, 尤其是交通事故、火灾以及与生产相关的人为灾害, 危害后果日趋严重。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在日益严重的灾情面前, 必须强调将综合防灾减灾上升为国家战略。[1]

1、我国沿江城市抗灾防灾体系的主要问题

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 。特别是2003 年以来 ,全方位加强了减灾综合能力建设。主要表现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灾害管理组织体系,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减灾法律法规和规划 ,建立了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体系,加强了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 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减灾宣传活动,[2]推进了减灾国际合作与交流。尽管我国在减灾综合能力建设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但通过一系列减灾实践尤其是南方低温冰冻雨雪和“5·12”大地震的考验 ,也暴露出我国在救灾队伍 、减灾科技 、物资储备 、建筑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

2、国内外城市抗灾防灾的研究概况

城市防灾救灾各类管理之间相互密切联系 , 形成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 构成了城市综合减灾管理系统。 迄今虽尚未形成严格的科学体系 , 但人们在与各种灾害的斗争中却积累了不少可贵的经验。 总结我们自己在防灾救灾管理方面的经验固然重要 , 吸取发达国家在城市防灾救灾管理方面的经验 , 研究他们在城市防灾救灾方面的理念及指标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城市防灾救灾管理的水平,有助于城市防灾救灾管理的学科建设。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开始重视防灾减灾技术的研发,尤其是联合国 1989 年提出 20 世纪 90 年代为“国际减灾十年”之后,世界各国积极研发防救灾技术,注重应用技术手段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但发展并不平衡,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技术,防灾减灾能力较强,和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科技在美国国家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的含金量日益加大。在气象监测方面,美国利用先进的专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包括“3S”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GIS)、遥感系统 (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极轨卫星、大地同步卫星、多普勒雷达,先进的大气运动分析处理系统以及地面观测系统等,建立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家天气服务系统(National Weather System),对干旱、洪水、龙卷风等气象灾害进行及时、准确的监测预测。

日本对于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防灾领域也相当重视。由气象台、自动气象站组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