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国有企业境外稀土项目投资的风险控制
- 国有企业投资、稀土项目以及境外项目的特点
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中一直都处于核心地位,而在我国,由于我们特殊的国情和企业的特殊情况,导致了我们国家的众多企业一直都没有对风险管理进行足够的重视。因此,风险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导致内部控制失效以及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
于果[2]分析我国稀土资源产业现状,从储量、生产体系、消费结构和出口构成等方面出发,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我国稀土资源过度开发,环境遭到破坏; 市场集中度较低,无序竞争严重; 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出口价格严重背离价值; 走私活动猖獗,生产秩序混乱。利用稀土配置要素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散点图来定量化分析二者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稀土配置要素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具有正相关性,但受到诸多行业问题的影响,正相关性被弱化。
李东亮[5]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地面临新的挑战,而且国有企业因其特殊性,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接受着冲击,因此,对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问题进行探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他关系到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模式的变革与转型,而且新制度的不断出台也为目前国有企业风险控制问题提供了参考价值,他根据中央企业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旨在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健康稳步经营。
- 国有企业投资、稀土项目以及境外项目的现状及问题
李荣融[14]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扩大经营自主权阶段、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阶段。因此在境外投资方面还是处于探索阶段。
边俊杰、赖丹[9]认为当前开采矿产资源而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充分暴露,并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提出通过准备金等制度解决资源问题时一种重要的政策取向但从学术研究成果来看, 对于上述政策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资源枯竭”、“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炭环境治理保证金”等概念和范围上,如有学者主张从保证金制度角度解决矿产资源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复问题;又如,在资源地,面临资源日益枯竭的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促进资源地产业战略转型的可持续发展基金制度;许妮、许军(2010)认为,煤炭“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 是继补偿费后提出的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有效保护矿山环境, 防治在矿山开发过程中造成的环境破坏及诱发的地质灾害,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经济激励措施”,而对有色金属,尤其是稀土企业,有针对性的探讨这一问题的成果相对较少.换言之,目前尚未建立起专门针对稀土企业的准备金制度.稀土,作为战略性资源,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国际战略等方面非常重要, 因而,《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12 号文指出:“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可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证金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国有企业投资、稀土项目以及境外项目的发展前景
贺军[11]认为在能源矿产的“走出去”之中,非洲是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地区。在中国政府的海外资源战略中,可以明显看到中国对非洲的重视,未来,中国企业还会继续呗非洲大陆的资源所吸引。但实际上,中国在海外面临的风险还有很多种,在政治、市场、经营、金融、劳工、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曾发生过风险案例,如安哥拉事件,利比亚事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