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工程总承包风险识别和评价文献综述

 2022-08-02 15:28:29

文献综述

一、工程项目总承包风险识别与评价意义

工程项目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具体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房屋建筑技术发展迅速,巨大的竞争压力催生了房建市场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材料,可以说我国房屋建筑在施工技术上已经是成熟的,需要的就是更加先进的管理手段。工程项目总承包在发达国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自然发展起来的,而在我国是作为政府推行的一项改革而出现的。《关于培养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广利企业的指导意见(建市[2003]30号)》标志着我过建筑市场中项目总承包的全面开展;而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建市[2016]93号)》意味着我国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制,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决心。

本论文主要研究EPC工程项目总承包(EPC:即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施工)的组合),EPC项目工程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是我国目前推行总承包模式最主要的一种,也逐步成为发达国家工程建设管理主流模式之一。

我国EPC总承包工程项目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在化工、石化等领域已取得不俗的成绩。我国房屋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已经为EPC模式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在我国现在投资规模日益壮大,对工程进度、质量、投资等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积极推行EPC工程项目总承包,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是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调整经营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加快与国际工程承包和管理方式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但是“EPC工程总承包”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在承包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些优缺点,将风险降到最低,所以应当更好地管理我国EPC工程项目,我们必须完整的识别EPC工程项目总承包的风险并且作出评价,这对于提高我国承包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使我国项目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更快地与世界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 EPC工程项目总承包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胡德银(2003)[1]提出了工程总承包是业主项目管理中的一种组织实施方式,或叫做一种承发包方式。所谓工程总承包,是业主把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任务,采用固定总价或开口价的方式,全部承包给一家有工程总承包能力的总承包商,由总承包商负责对工程项目进行进度、费用、质量、安全管理和控制,并按合同约定完成工程。在工程总承包模式下,通常是由总承包商完成工程的主体设计;允许总承包商把局部或细部设计分包出去,也允许总承包商把建筑安装施工全部分包出去。所有的设计、施工分包工作都由总承包商对业主负责,设计、施工分包商不与业主直接签订合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