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招标控制价编制的文献综述
摘要:招标控制价是对招标工程限定的最高工程造价。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和运用对其实施效果有重要的影响,要提升招标控制价的效果必须在编制和运用上加以改进。改革总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招标控制价也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得到不断的改善。本文阐述了招标控制价的产生、产生意义和优点,以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招标控制价的推行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招标控制价、工程量清单、招投标文件编制
1.招标控制价的概述
国家从2008年12月1日起实施。《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招标控制价是此规范中新增加的专业术语。招标控制价是招标人根据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计价依据和办法,按设计施工图纸计算的,对招标工程限定的最高工程造价。它的编制是工程招投标实践过程的产物,是为解决标底招标和无标底招标的问题而产生的。本文先将说明清单计价招标控制价的意义及产生的必要性,然后介绍招标控制价的优点和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谈谈如何确保招标控制价的正确性和推行。
2.招标控制价产生的意义和必要性
最初我国各地对中标价基本上都采取不得高于标底3%,不得低于3%、5%等限制性措施评标定价,这有可能一开始就把一个低成本的优秀企业淘汰出局,而中标者可能只是管理水平一般、产品成本居中的企业,达不到择优中标的目的。当采用无标底最低价中标的招标方式时,则容易出现几种情况:(1)几个投标人恶意围标、串标,各投标人哄抬价格,导致中标价超出业主的概算价格给招标人带来投资失控的隐患:(2)低价中标后承包商偷工减料,不顾工程质量,以次充好,以此来降低工程成本,或先低价中标,后高额索赔:;(3)市场体制下,低于成本价竟争的问题依然存在,它将直接导致“恶意低标”。有的工程项目因其规模和条件很吸引|人,个别投标人为追求业绩最大化往往饮鸩止渴、低价掠标,他们在签订施工合同后却履行不了合同承诺,让业主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和装饰工程的招标尤其如此。以上几种情况的结果往往是导致合同签订、执行过程一波三折:或是造成工程流标,需重新进行招标,给业主带来较大风险。
由此可见,随着我国建筑业市场的日臻成熟和广大建筑业主、承包商观念的逐步更新,工程招投标活动,不仅是对工程造价人员和投标人水平和技巧的考验,也是对投标企业整体综合素质和合实力的考验。工程招投标活动,不仅是业主选择一个信誉良好的施工企业的过程,同时也是寻求个各方均能接受的工程“合理价格”的过程。新形势下,招标人为防止招标响应人在投标时报价过高,导致投资失控而设立招标控制价,让高于招标控制价的投标为无效投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这使得一些蓄意采用围标、串标等非法手段预谋中标的投标人失去了“市场”,从而可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招标控制价的优点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