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区文化中心建筑方案设计(10)文献综述

 2023-06-06 10:02:53

文献综述

2021年公布的《城乡规划学名词》把公共空间(public space)定义为向所有城市居民开放,为公众共同使用的城市空间,如街道、广场、公园等[1]。

作为城市生活中有机的组成部分,城市公共空间是社会成员在空间上彼此汇聚、产生社会互动、建构社会关系的重要场域。

然而,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公共空间危机,例如步行空间缺失、公共空间私有化和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脱节等。

为此,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大量针对公共空间所存在的问题的设计方法的研究成果,本文将从公共空间的开放性、易达性和立体化入手,阐述如何提升公共空间的公共性,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其功能,为后来的雨花台区文化中心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1)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为了实现公共空间的全部价值及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有机融合,建筑设计要关注公共空间的开放性。

公共空间的开放性首先体现在建筑形态上的开敞性,模糊建筑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及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界限,形成流畅的、可渗透性的空间结构。

其次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体现在使用的持续性,就是保证公共空间全天候为人的活动提供支持,满足公众各个时段的活动需求。

芒福德指出:对话是城市生活的最高的表现形式之一,是长长的青藤上的一朵鲜花。

城市这个演戏场内包容的人的多样性使对话成为可能 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社交圈子的扩大,以至最终使所有的人都能参加对话。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