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典型区间盾构隧道结构设计文献综述

 2022-10-30 10:10:38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3.1盾构隧道简介

盾构法是暗挖法施工中的一种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它是将盾构机械在地中推进,通过盾构外壳和管片支承四周围岩防止发生往隧道内的坍塌,同时在开挖面前方用切削装置进行土体开挖,通过出土机械运出洞外,靠千斤顶在后部加压顶进,并拼装预制混凝土管片,形成隧道结构的一种机械化施工方法。盾构法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过程,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与施工技术环节密切相关。早在1969年Peck就指出盾构法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以及对相邻结构的影响与施工的具体细节是分不开的。因此,理论分析时只有准确把握盾构施工的主要因素才能得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结果。盾构施工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技术环节:

(1)土体开挖与开挖面支护

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过程中,通过切削刀盘的切削前方土体。挖土量的多少由刀盘的转 速、切削扭矩以及千斤顶推力决定,排土量的多少则是通过螺旋排土器的转速来调节。因为 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是借助土压舱内土体压力来平衡开挖面土水压力的,为使土压舱压力波动 较小,施工中要经常调节螺旋排土器的转速和千斤顶的推进速度,来保持挖土量和排土量保 持平衡。

(2)盾构推进与衬砌拼装

盾构依靠千斤顶推力作用向前推进。盾构推进过程中需要克服开挖面土体压力、摩擦阻 力和内部机械设备阻力,盾构的总推力必须根据各种阻力的总和及其所需要的富裕量决定。 推力过大会使正面土体因挤压而前移和隆起,而推力过小又影响推进速度。千斤顶推动盾构 前进后,依次收缩千斤顶在盾构内部拼装衬砌。

(3)盾尾脱空与壁后注浆

千斤顶推动盾构机向前推进时,使得本来位于盾构壳内部的拼装衬砌脱出盾壳的保护,在衬砌外围产生建筑空隙(其体积等于盾壳对应圆筒体积与盾尾操作空间体积之和),引起较大地层损失。如不采取补救措施会引起很大的地层位移和地面沉降。

壁后注浆是对盾尾形成的施工空隙进行填充注浆,以减小由于盾尾空隙而产生的地基应力释放和地层变形,是盾构施工的重要环节之一。壁后注浆是通过在盾构壳上设置注浆管, 在空隙生成的同时进行注浆的同步注浆方式和通过管片上预留的注浆孔进行注浆的及时注浆方式两种,其中同步注浆更有利于地基沉降的控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