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连续刚构桥梁设计施工技术及预应力损失研究
连续刚构桥是公路桥梁中一种重要的大跨桥梁结构型式,具有受力合理、施工技术成熟及后期维护少等诸多优点。然而,在连续刚构桥运营过程中,由于预应力损失等原因,导致桥梁病害严重,以致于结构跨中挠度过大,箱梁裂缝不断扩展。本文总结了大跨连续刚构桥梁的设计施工的几项工作要点,以及部分学者关于预应力损失的研究成果。
1.大跨连续刚构桥的设计要点
主梁截面设计、边中跨比以及边中跨合龙顺序是大跨连续刚构桥设计中的几个要点[1-3]。
在设计时适当增加梁高可增加主梁刚度,改善主梁应力状态。一般来说,跨中梁高宜采用主跨跨径的1/40~1/50,墩顶处梁高宜采用主跨跨径的1/16~1/18。边中跨比多集中在0.52~0.58之间。适当减小边、中跨比可以降低边跨现浇段的剪力,从而减小此段的主拉应力。
边、中跨合龙是控制全桥受力状态及线形的关键工序,合龙工序和工艺必须严格控制,设计时需要给出详细的边、中跨合龙施工流程图及合龙施工流程说明,以便施工者清楚设计者的意图,方便施工。并且为了保证结构在施工阶段不会受到不平衡荷载的不利影响,连续刚构桥边跨现浇段、边跨合龙、中跨合龙应在结构处于稳定变形条件下和平衡状态下进行。
2.大跨连续刚构桥的施工要点
对于采用悬臂浇筑法的施工方式。在悬浇时,挂篮两端必须对称浇筑,重量偏差不超过设计规定的要求,浇注顺序是先底板后腹板,最后顶板。在混凝土浇注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各梁段的端面尺寸。混凝土成型后,要适时覆盖,洒水养生[4]。
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大体积混凝土构件,由于体积大,在浇筑时因水化热而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到空气中,会导致构件内部温度不断增大,造成内部与表面的温度产生差异,从而在内部形成压应力,而表面形成拉应力。一旦这种温度差异过大,就会导致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拉应力超过本身的容许抗拉强度,从而在结构表面出现裂缝,影响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因此,在施工时可适当添加高效减水剂,增加混凝土流动性,减慢水化放热速度,以减少开裂现象;可以采用自两端向中间分层连续浇筑混凝土的方式;选择较适宜的天气进行浇筑,浇筑时外界气温在5~10°C左右[5]。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