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方言无痕教育的探究——以杭州市贾家弄幼儿园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2 11:21:55

关于幼儿园开展无痕方言教育的文献综述

摘要:幼儿“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和“会说普通话一样”,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目标,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开展方言教育,对传承文化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学者对幼儿园方言教育的开展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从幼儿方言发展之必要性、幼儿园方言活动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以期为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语言;方言教育;传承文化;活动实施

围绕幼儿方言教育,本人查阅了相关著作、杂志,并通过网络在《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章,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梳理,将已有相关研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方言发展之必要性

对于幼儿方言发展必要性的分析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 调整目标,凸显方言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地位。2012年10月15日,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指南》语言领域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二个目标,3-4岁要求“基本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4-5岁要求“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5-6岁要求“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和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潘伟斌在《从lt;指南(征)gt;到lt;指南gt;——谈关注幼儿方言发展之必要性》(2014)中提到,《指南》对幼儿语言发展这一板块的增加与调整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调整提高了幼儿(包括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对于普通话掌握的要求;二是专门增加了幼儿对于本民族和本地区语言掌握的要求。从《指南(征)》到《指南》的调整,特别应引起注意的是对于幼儿方言发展的充分关注,全面凸显了方言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表明了社会各界对于在幼儿时期就保护与发展方言的决心。2. 幼儿方言发展的意义。臧潇在《方言传承从幼儿抓起》(2014)中分析了方言逐渐消失的原因:按照规定,在公共场所要讲普通话;家庭内部惯用普通话;外来人口扩展了讲普通话的人群。邵健、朱雷在《宁波方言的使用现状及保护》(2012)中认为方言濒临消失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所带来的大融合;对方言认识上的偏误;专业的方言教学和传播推广不够。陈梦瑶在《无锡方言传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2015)中认为方言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困境有两个,即人口流动和语言环境。潘伟斌在《从lt;指南(征)gt;到lt;指南gt;——谈关注幼儿方言发展之必要性》(2014)中,将幼儿方言发展的意义归纳为三个方面: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帮助幼儿表达情感情绪;方言是幼儿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财富;幼儿方言与普通话的发展应是一种互相促进的作用。彭小红、张娟在《方言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及普通话教育策略》(2012)中认为方言与普通话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互相丰富,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和谐的语言生活尤为重要。

帕夫洛斯、安德烈亚斯(2004)举例说在挪威这样一个巨大的社会性语言多样性的国家,在学校的课程是利用当地方言进行的,并且有法律禁止教师试图改变孩子们在教室里说话的方式。同时,至少在学校的第一年,瑞士的课程是利用当地方言进行的。

以上可以看出,在幼儿时期就保护和发展方言十分必要,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主要承载者之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成分,保护方言即是保护文化和历史。在正式场合让普通话扮演主角,方言退居二线。这对于方言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发挥增进亲情乡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继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是没有丝毫妨碍的。同时对于幼儿而言,方言有助于幼儿情绪情感表达以及语言方面的发展。方言和普通话没有优劣之分,我们应同等看待。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的语言环境。

(二)幼儿园方言教育活动的实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