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小学全科教师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
摘要: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全科教师试水现象越来越流行,全科教师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正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若想培养出卓越的全科教师对于其培养的课程设置的研究是不可少的,但完善教育体系的建构仍旧任重道远。
关键词:全科型教师; 课程设置; 卓越教师;
一、研究背景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为人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家长要求孩子能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对小学教师的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1]要求高校培养高素质的教师,这些教师要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懂得儿童心理、宽厚的基础知识、现代教育手段、更强的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作为最基础的用人单位,同时也需要能够一人兼多职的教师来帮忙解决校内师资力量不均衡以及人才不够的现象。
虽然十多年来,我国已有一百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但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培养质量也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实现人才对口培养。[2]小学用人单位仍旧不能很好解决自身需求,因此如何构建全新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促成小学教师的培养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飞跃的问题己经摆在我们面前。
“全科教师”起源于英国,风靡于欧美,被誉为是“注重孩子成长”的教学模式。[3]在英国,为避免“割裂的评价”由一位全科教师“包班上课”已是多年的传统。[4]美国虽未明确提出全科教师的概念,但在 “博雅教育”的传统下,十分注重小学教师通识能力的养成,并明确提出初等教育教师以承担多学科教学为原则。到 20 世纪 50 年代,包班制已在美国小学占据主导地位,被认为是儿童中心教育思想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的体现,随之也进一步阐明全科教师进入美国教育发展的高潮。在我国农村,早先因农村小学师资缺乏、年龄老化,且学历层次、学科结构不合理,以至跨年级、跨年龄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 “目前很多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教师实际已经充当着lsquo;全科教师rsquo;的角色,一个教师身兼多个学科教学任务的情况非常普遍”。 [5]因此,相关省市在定向培养农村教师时,偏向于对全科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2006 年,湖南省实施 “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专科计划”,首次提出培养五年制专科层次的 “全科型”小学教师。由此肇始,江西、贵州、重庆、广西等省( 自治区) 相继把培养全科师范生作为解决农村教育现实困境的突破点,并逐渐将其学历层次提升至本科。
2012 年,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扩大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规模。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推进,教师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着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大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它的出台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卓越教师将成为未来我国教师培养的主要战略阵地。[6]为了响应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并对已有的教育进行革故鼎新,部分项目选择针对小学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需求,重点探索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 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所包含的20个“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中,有近一半项目聚焦“全科教师”培养,如东北师范大学的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杭州师范大学的“师德·师能·师艺”并重的小学卓越全科教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青海师范大学的西部农牧区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项目,等等。2015年9月,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等高校入选江苏省“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将试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7] 在卓越教师人才培养计划下“全科教师”培养的试水现象已经在国内掀起了一种趋势,那么对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下全科型教师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