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12 11:27:28

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新的活力,随着课改的推进,如何发挥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叙述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微课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成果,并着眼于小学语文学科进行初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教学实践

  1. 研究背景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标准体系,而是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和终身的学习。于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促进知识观念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途径,微课就是其中一种新兴的课程资源。

我国微课的建设最早开始于2010年,由广州省佛山市率先启动,佛山市率先在全国开

展了地市级中小学优秀微课资源征集评审大赛,胡铁生老师作为国内微课的开拓者,主持了研究课题“中小学lsquo;微课rsquo;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并首次提出了微课的概念。此后,河北、深圳、湖北、上海等城市相继开展了有关微课的活动,形成了一股“微课热”。

到了2012年,国内微课的建设和发展开始进入正式的阶段,随着“翻转课堂”、“可汗学院”、“视频公开课”等教育创新项目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走红并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微课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地展开,各级各类微课大赛竞相开放,如2012年10月由中国教师报组织举办的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而各种微课作品也相继出现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许多优秀的微课开始出现在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上。为了适应这一趋势,2012年由北京某公司开发运营的微课网是一个新上线的在线教育平台,主要面向中小学学生群体,是中国首家教育社交网络。

虽然微课大赛在国内的开展如火如荼,微课在各中小学、各学科中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但目前微课在我国目前仍处在起步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学科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中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研究小学语文微课的应用现状,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微课

微课(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1]到了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创造性地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把微课又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认为微课就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形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在国外,一般这样定义微课: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给予某个简要明确的主体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