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以杭州市天长小学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12 11:29:00

小学生学业拖延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

摘要:学业拖延是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学业低成就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在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文将以小学生为研究主体,通过调查问卷、个例访谈等方法,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业拖延的具体关系,为教育工作者矫正小学生学业拖延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小学生;学业拖延;父母教养方式

学业拖延这一现象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长期的学业拖延对人的身心发展非常不利,而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与此同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的认知发展、性格形成、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1]研究小学生学业拖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可以对小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预防和矫治起一定帮助。

一、有关学业拖延的研究

(一).学业拖延的概念界定

学业拖延最早由Solomon和Rothblum于1984年提出,但是他们没有具体给出学业拖延的定义。MR Johnston和KF Leo将学业拖延定义为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拖延状况,具体是指学生有意向去完成学习任务,但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2] CH Lay和HC Schouwenburg则补充了这个说法,他认为学生在最后期限内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延迟了开始的时间,导致产生了不适的情绪体验也属于学业拖延。[3]

国内研究者对学业拖延的解释也大同小异。我国学者很多参照国外对学业拖延行为的解释,赵婉黎(2007)将学业拖延解释为学习者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知道应该、也愿意完成的学习任务,或学习者把应及时采取的行动推至将来的非理性行为,是一种非适应性学习行为习惯。[4]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本文中的学业拖延是指学生在学业情境中非理性的延迟任务的完成,并伴有不适的情绪体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