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价对幼儿绘画兴趣的影响
摘要:教师评价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划分,但通常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教师评价指的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下,教师运用语言来对学生的行为及表现予以评价。对于幼儿绘画而言,则是指幼儿教师对幼儿在绘画时的行为及绘画作品所给予的客观综合性的评价。按照幼儿绘画教育的特点来对教师的绘画评价进行划分,一般分为两种: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
关键词:教师评价;幼儿绘画;影响
一、文献综述
幼儿对于绘画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在成人看来似乎是随心所欲简单的涂涂画画,但对于幼儿来说,则是对于世界对于情感朦朦胧胧的一种浅显的表达,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有研究证明,幼儿绘画对于有效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观察力及对事物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幼儿的作品,通常能够推测出每个幼儿的独特个性。一般情况下,当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肯定性评价时,往往能够成功地激发起幼儿对于绘画的强烈兴趣,并且感到兴奋与自豪,从而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绘画中。而当教师对于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否定性评价时,幼儿往往会觉得教师在批评或责备自己,从而影响到幼儿对于绘画的热情甚至对绘画产生抵触,长期以往亦不利于培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教师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或是对幼儿作品只是一味地给予肯定,同样不利于幼儿绘画水平的提升及幼儿健康心理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如何就幼儿绘画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对于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就成为教师日常进行绘画活动教育的重中之中。
由于教师评价在幼儿绘画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我国有许多学者通过对幼儿园进行长期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评价的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及探讨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及对策。陈亮华《幼儿园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言语评价行为的研究》一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幼儿绘画教育在教师评价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指出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如肯定性的评价大都过于笼统,否定性评价行为存在着不恰当的现象,及教师评价往往重结果轻过程,从而造成教师的评价经常发生不公平的现象等。此外他认为要有效地提升教师的评价行为,第一必须要尊重幼儿,认真倾听每个幼儿对于其绘画作品的想法;第二,幼儿教师要不断地提升教学水平及自身的艺术修养;第三,要对教师的评价行为加以优化。
赵红霞、胡碧霞在《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的反思》一文中,也对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评价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他认为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忽视幼儿个性及幼儿的情感发展、进行评价时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单一、评价的语言太过笼统缺乏激励性、评价过于重视结果而对过程忽视等。其对教师评价的看法与陈亮华有许多相似之外。
谢英在其《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一文中,他提出了由于幼儿教师绘画知识面有所欠缺从而对影响到评价的全面性及有效性的观点,并指出由于大多数幼儿园没有就幼儿绘画教育活动建立民主的评价小组,从而使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及公平性受到了影响。
王永存通过长期在幼儿园进行访谈调查研究后,发表了《罗恩菲德的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标准在幼儿园的应用研究》一文,在文中他指出我国幼儿美术老师在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时,往往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评价标准,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艺术素养来进行评价。此外,教师的评价通常较为片面,往往只是对作品的色彩、布局等进行评价,而且评价语言也缺乏针对性过于模式化。他指出,要幼儿教师要按照罗恩菲德的幼儿美术教育理念来对幼儿的作品加以客观有效地评价。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