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杭州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新疆小数民族学生获得感的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学生获得感成为不少人关心的话题。已有研究主要探讨了获得感的内涵、获得感的背景、影响获得感的因素等问题,提出了提高学生获得感的诸多措施。可以这样说,国内外关于获得感研究成果都是很丰硕的,本文主要以国外内学者对获得感的研究现状为本体对象,试图厘清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大学生之间的获得感存在的异同,明确获得感的真正内涵,以期能为《杭州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新疆小数民族学生获得感的研究》正文的撰写,提供理论参考和支持。
关键词:获得感;学前教育专业;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策略
一、文献综述
前言
获得感一词来源于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总书记强调: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现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于是各大网站对于“获得感”给了众多解释,其中中国共产党网在《你需要了解的新词:获得感》中对获得感一词进行了解释,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获得感”与“幸福感”是有区别的。因为获得感包含着“给”与“得”的辩证,获得感强调着实实在在的“获得”并且认为获得感是可以转化为幸福感的;此外这篇文章还认为获得感是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物质层面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即使人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层面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既让每个人有梦想、有追求,同时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权利。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国内外部分学者的有关获得感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1.人民群众获得感的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也开始研究如何更好地提升人民的获得感;
杨晖、杜雁平在《如何提升公共获得感》中对西安公众“居住环境”、“社会地为尊严”、“收入水平”“精神心理状态”以及“工作就业”方面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收入水平”最能影响公共的生活的获得感,而其他四个方面对公共的获得感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对此作者也从政治调节方面、社会服务方面、公众个体需求方面给出了些建议来提升公众的获得感。
郜晓文在《让人民享有更多获得感——2016年地方政协全会综述之三》中从就业、教育、健康、养老等四个方面来谈及如何使人民获得更多的获得感。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