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课文中死亡意识的研究——以人教版为例文献综述

 2022-09-04 21:28:12

小学语文教材课文中死亡意识的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

摘要:近年来,我国小学生自杀自伤事件频发,反映了我国小学生死亡意识薄弱的现状,所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中传达的死亡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本论文采用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横向联读法结合对杭州市文一街小学个别师生的访谈,综合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特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范围广泛,层次分明,尤其关注生命平等。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有关于死亡的选文中,重感悟而轻科学,选文存在真实性的问题,部分死亡意识的传达过于绝对。一线教师对人教版小学教材中的死亡意识的解读较少甚至逃避,学生对教材中的死亡意识感悟不深刻。在此基础上,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解读和教学两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死亡意识; 语文教材; 人教版; 横向联读; 建议对策

一、文献综述

死亡意识,是整体生命意识的一个环节。南京大学的学者刘自然先生认为,死亡意识,指的是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对死亡的认识和体验,这是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存在的普遍意识,它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此外,他还认为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头脑中,它普遍存在但也容易被人忽视。[1]海德格尔甚至认为,死亡组建了生存论整体的结构。

正因为死亡意识直面死亡,所以死亡意识带着禁忌的色彩存在于人们头脑深处,以至于人们忽视甚至规避它的存在。所以死亡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生命意识的一部分,但生命意识更加强调怎么活,而死亡意识则是直面“死亡”这个话题,从而引导人们如何生活。健康的死亡意识对于人们更好地生活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反之,不健康的死亡意识则会引导人们生活得悲观。

吉林大学的孙利天教授从死亡的发现、死亡的恐惧、死亡的承担、死亡的超越、死亡与自由、死亡与真理、死亡与时间、死亡与宗教、上帝之死与人之死等九个方面来论证了死亡意识。[2]这说明死亡意识不是简单的单个心理学领域的事情,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哲学、宗教学、心理学、文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所以一般认为,死亡意识是心理学领域的问题,这是片面的。大量精神领域的东西,用文学的新形式表现出来之后,死亡意识也就成了文学领域的一个关键词。[3]国内外的专家已对文学作品中的死亡意识进行了多年的研究,文学作品中常对死亡意识有所体现,而对语文教材中的死亡意识,尤其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死亡意识的研究还很缺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