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究文献综述
摘要:进行前置性学习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都有帮助。但由于前置性学习模式应用的不成熟,使得其起到的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因此需要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完善其在小学教学中的使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前置性学习;前置性作业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背景
我国新课标提出之后,在小学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各科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怎样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成了教育者们不断探索研究的问题。
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总给人一种死板的印象,数学教师喜欢布置大量的习题,想要通过“题海战术”来提升学生的成绩,并且在做题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过多的干预,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训练成了做题的机器。此外,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喜欢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课堂上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缩小了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压制,学习效果不好。
在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观念中的教学生如何做题转变成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与思维,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数学老师不仅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发挥表现的机会,在课前与课后,也会通过一些列途径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数学教师不再单单只做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小学数学教学在不断在实践中寻找合适的方式来促成这样的转变。
进行前置性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前置性学习促成了传统数学课堂形式的改变,在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往往是先教后学,而在前置性学习中,学生是在数学课堂正式开始前进行学习,以学定教,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的状态,因为在上课前学生已经进行过自主的学习与探究,都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与疑惑,在课堂中教师就更能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其次,在之前的数学课前预习中,教师往往用做题的方法让学生进行预习,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多的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在前置性学习中,学生能够更自由的支配时间和空间,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最后,以往的数学教学缺乏灵活性和机变性,预习过程以教师布置题目学生绞尽脑汁做题为主,实践较少,形式过于死板,学生学习习惯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在前置性学习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一定的实践探究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体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乐趣,借此养成前置性学习的习惯,并由此营造起数学前置性学习的氛围,促进数学的学习。
在生本观念的指导下,尽管前置性学习并没有做到普及,但其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也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小学数学教师的思想观念也在与时俱进,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善当中,前置性学习的作用和功能也正在不断的增强,教师对前置性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