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教师科学领域教学知识(PCK)个案研究
——以西湖区紫荆幼儿园两位老师为例
摘要: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舒尔曼在1985年美国教育研究协会的年会主席报告中提出的。在舒尔曼看来,PCK是“教学过程中特有的知识。它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和教学法的整合,即教师利用诸如类比、样例、图示、解释和演示等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方法,使之适合于不同兴趣、能力和背景的学生,帮助或引导学生理解学科的知识。”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从内容的选择、材料的准备、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示范及对孩子操作的观察指导,再到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反思,教师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很多幼儿老师对于组织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的恐惧,这就迫切需要幼儿教师提高自己科学领域的PCK。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教案的分析、对教师的观察与访谈及采用文献法来收集资料,对紫荆幼儿园两名教师科学领域的PCK进行分析。在参考前人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者决定参考林筱彬的《幼儿教师科学领域教学知识(PCK)个案研究》,从科学领域内容知识、了解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知识、科学领域教学法知识三方面来描述幼儿教师科学领域PCK。
关键词:科学; 幼儿教师; 学科教学知识
一、文献综述
在教学研究的“缺失的范式”的背景下,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学者舒尔曼提出了 “领域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这一概念,认为PCK处于教师知识的核心。而在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中,他对PCK进行了更清晰的定义:“PCK是教师对如何帮助学生明白特定学科内容知识的理解。”[1]
而自PCK产生以来,学科教学知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乃至大学阶段,针对幼儿教师PCK的研究很少。不仅缺乏理论指导,而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储备也存在严重问题。因此笔者决定在研究前人文献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关于幼儿园科学领域PCK的理论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