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故事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
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社会技能的缺陷是其核心症状之一,如何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其干预与研究的热点。作为以认知为主的干预,社会故事法在国内外广为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研究中。笔者整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着眼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从自闭症儿童个体出发,探究社会故事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故事; 自闭症;社会交往能力
- 文献综述
- 引言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具有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刻板性语言与行为等症状,其中社会技能的缺陷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如何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是自闭症儿童干预与研究的热点,长期以来,众多自闭症领域的人士着力于利用各种干预手段、从各方面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目前,有关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干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以技能为主的干预和以认知为主的干预[1]。社会故事法则属于以认知为主的干预。社会故事法(Social Stories)由卡罗尔·加里(Carol Gary)在1993年提出的,用来引导自闭症儿童认识社会互动情境的一种方法,它的核心是社会故事。[2]社会故事是指由专业治疗师、教师或父母等干预者为自闭症儿童编写的小故事,对某一社交场景中涉及到的人物、时间、时间、地点、原因等要素进行描述,描述重点在于情境中的社交线索以及应对技巧[2]。近年来很多实验研究已经证明,社会故事法无论是独立使用,还是配合其他干预方法使用,都能有效减少自闭症儿童的不适当社会行为,增加适当社会行为,而且疗效也能较好保持,应用情境也较为广泛[3]。
-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笔者用“社会故事”和“自闭症”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搜索到了79篇相关中文文献;将“社会故事”和“社会交往能力”两个关键词进行联合搜索,检索到了10篇中文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