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缘起
学前阶段是儿童身心养护的关键期,其生命成长需要丰富的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学前阶段儿童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爱模仿,爱游戏,好奇心强,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等。在这期内施教,事半功倍,可以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生活智慧的结晶,主要包括八大门类: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工艺、传统文学、节庆习俗、传统游戏、传统曲艺、传统戏曲。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
2017年出台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幼儿教育纳入传统文化教育领域。作为一项由国家主导实施的重大战略行动计划,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已经被写入2017年《十九大报告》。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甄选适宜性传统文化项目转化、融入幼儿的生活,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无论对于人的个体成长、群体塑造、社会发展,还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更新都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笔者小时候跟着爷爷一起观看过京剧杨家将的选段,便被其中各个英雄人物所吸引,总是和爷爷守着中央戏曲频道看京剧,爷爷看着其中片段也会唱两嗓子,耳濡目染下我也会不时和爷爷一起哼唱两句,其中笔者对《三岔口》精彩的武打场面记忆尤深,对其中无声的环境却能表演出一整个故事内容亦感到惊奇不已。故选《三岔口》片段作为研究内容。
(二)概念界定
1.传统戏曲
传统文化是本民族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历史上各种民族思想、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而“传统戏曲”是构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美术、杂技熔于一炉的高度综合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为核心的剧种。
2.京剧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