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知识的快速累积和不断更新。人们每天都在主动甚至是被动着接受海量的信息。而这个时候,我们意识到只有善于学习并懂得终身学习的人,才会跟得上这个时代的步伐,不会被社会淘汰。张彤(2009)在其研究中提出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都依赖于一种能力: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作为学习的基础,是现代人所必备的技能,与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可谓一脉相承。早在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号召,要求人人读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幼儿早期阅读纳入语言领域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利用图画、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技能。”而幼儿绘本的功能完美契合了纲要中的要求。
绘本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因其画面精美、故事诙谐及蕴含丰富等特点。绘本阅读不但能有效地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同时能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儿童情感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利于调动和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绘本阅读能引领儿童终身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受到广大幼儿园教师的关注与青睐,大部分幼儿园教师都将绘本教学当作日常教学活动加以开展。
苏书巧(2011)在其研究中提到,绘本阅读在国内全面铺开,但将绘本纳入课程并系统开展教学的幼儿园很少。从已有文献和教学实践来看,各地幼儿园将绘本运用在教学中的水平和程度是参差不齐的,由于绘本教学开展的时间较短,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不少教师在绘本的实践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困扰,甚至走入了误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绘本教学价值的缺失。
研究者在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次集中实习中被分配到了小班。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幼儿园小班刚来园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入园适应和培养幼儿的生活常规。田恬等(2018)在其研究中说到绘本作为适合幼儿阅读兴趣的早期读物,它能够真正走进孩子,让阅读真正融入到儿童的日常活动中来。绘本阅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情感社会性的发展,让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关爱他人、相互协作的重要性,以便能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正是研究者对绘本阅读活动的本质特征和现状的了解与认识,以及对儿童绘本阅读的兴趣与热忱,推动了本研究的开展。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1.绘本
吴海波(2014)在其研究中将绘本定义为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即图画与文字的合奏。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