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科举策论的价值文献综述

 2023-10-24 09:46:22

文献综述

(一)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就国内外研究而言,科举制度在进入宋代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史学界对于其十分重视,对其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专门研究两宋科举制度的论著、论文不断出世,对于其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涉及面很广。

置身于整个中国科举史对宋代科举进行研究,国内主要有张希清《中国科举考试制度》,论述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内容,并附录了宋代贡举登科表,具体也发表了多篇论文如《宋代殿试制度考述》等。还有刘海峰的《中国科举史》,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科举制度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堪称国内科举史研究的总结性著作。对于宋代科举制度,书中也以其演变为经,以人物、事件、活动、思想为纬,叙说其发展。

而宋代科举制度本身一直处于动态的变革发展过程,相较于前代,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更为完备,因此就宋代科举进行专门的具体研究也十分活跃。

大陆方面,朱敬义的《北宋科举制度改革六次论争及相关问题考察》,就着重于北宋时期关于科举制度的六次论争。叶晋晋《北宋党争对科举改革的影响研究》则探讨了北宋党派之争对于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还有学者更着重于北宋两次重要的改革——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通过研究两次变法来看待宋代科举制度中的重大变革。而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梁庚尧《宋代科举社会》、祝尚书《宋代科举与文学》等专著,何忠礼《贫富无定势:宋代科举制度下的社会流动》、于建东《论宋代科举取士对士风的影响》、祝尚书的《“举子事业”与“君子事业”——论宋代科举考试与文学发展的关系》等论文,都是探讨宋代科举制度对于社会、文学等多方面的影响。

台湾方面,李正富的《宋代科举制度之研究》为台湾地区系统研究宋代选举制度的第一部;金中枢研究最为勤奋,先后发表了《北宋科举制度研究》、《北宋科举制度研究续》、《北宋科举制度研究再续》七文,收录在台湾中华丛书《宋史研究集》中。而宁慧如《北宋进士科考试内容之演变》则缩小至北宋进士科,对其内容的演变进行具体研究。

在国外,研究成果尤以日本与美国学者较多。撰写《宋代科举制度研究》一书的日本学者荒木敏一是海外学者全面而详尽地研究介绍宋代科举制度的第一人。而美国学者贾志扬《宋代科举》中的研究角度有异于中,主要讨论宋代科举制度对政权的开放、社会的流动有多大作用的问题。

纵观以上,宋代科举制度的研究成果虽颇为显著,但总体上侧重于宋代科举考试制度、诗赋、经义、名词解释等领域,而对策论这一形式有所涉及的专著和论文却微乎其微。

放远眼光,将策论放于中国朝代演变进程中进行考察,朱迎平就在《策论:历久不衰的考试文体》中强调了这一形式自始至终沿用不绝。而就各朝各代策论进行具体研究则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策莫盛于汉”,这与汉代察举制有着直接关系,张若曦《汉代选官制度与试策文》就从这一角度入手进行研究。曲鑫明则基于文献论述汉代策对制度的形成及演变,得出其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代君主的天人观念有着极大的关系,发表了《汉代策对制度与对策文研究》一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