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优质课例研究文献综述

 2023-11-25 09:18:38

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课例研究是当前中小学教学研究的重要形式,对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和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课例研究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在我国,学者与中小学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与需要,对课例研究形式不断进行调整,以使其更加适应我国教研活动的需要。课例研究是一种“自内而外”的教学研究方式,其研究的动力应该来自于学校的教学实际需要,具有很强的情境性与独特性。单独从普适性的理论建构方面入手,难以实现课例研究的突破。因此,本研究在兼顾课例研究理论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小学数学优质课例个案的研究、跟踪、观察、综述,对课例实施过程的分析,提升出课例的价值、特征与改进策略。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图形与几何是数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有趣的、富有挑战的课程。而圆,则是几何课程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图形。同时,圆也是贯穿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几何课程的内容,但在现有的研究里,更多的研究者是从整体出发对平面几何进行研究,并未对圆的教学展开系统深入的课例研究,因而我选择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这一课的课例作为我的研究对象,进行我的课例综述。我所选择的课例都为优质课例,研究对象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和小学数学优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优质课是一个时期内全国整体课堂教学的代表,不同的优质课一般都会具有不同的新视角和新特征。准确的认识到不同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一定对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课例研究”中,我们逐渐发展出“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的五种样式:名课研习,课例探讨,课例评析,课例兼评,课例综述。本文中的课例研究就是属于课例研究中发展出来的课例综述。本文希望通过对课程标准中有关圆的知识的要求分析,依据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选取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这一课的不同优秀教师的优质课例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优秀教师教授圆的知识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他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学环节如何衔接,在此基础上思考我们应如何合理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核心概念界定

课例:教学课例是指对一堂课进行课堂教学实录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对这节课进形的阐述(分析与反思)。“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 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 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这里之所以称“教学背后”, 其实是指为何这样进行教学的研究思路, 也就是说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 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由和认识, 要有研究的成分在其中。

优质课例:优质课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研究性和启发性的课例。我选择的课例研究对象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和小学数学优秀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都是优质课例的典型代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