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源于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1991 年对阅读素养的研究。在此之前,IEA 开展了一系列国家(地区)教育成绩测验,其中包括以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为测评内容的国际数学与科学测评趋势(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IMSS)。PIRLS 也可以说是作为继 TIMSS测评项目后 IEA 在阅读素养测评领域的拓展和补充,二者都致力于研究学生学业成就及其背景因素,为教育改革与政策制订提供了高质量的研究数据与支撑。PIRLS 是国际上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阅读素养进步研究。正式测评开始于 2001 年,以以全球小学四年级学生为评估对象,通过标准化手段比较和分析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学生的阅读素养水平,每五年进行一轮 (即分别于 2001、2006、2011、2016 年进行),目前已超过 6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学生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的核心能力,也是构成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能超越环境孤立地产生和发展,因而,必须重视阅读背景环境背景因素对小学生获得阅读素养的影响比其他学科表现得更为明显。由此可见,研究阅读素养背景因素对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二)核心概念界定
1.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一词起源于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School Achievement(国际学业成就评估协会,以下简写为IEA)于1991年开展的阅读素养研究,它将阅读能力扩展为“ 反思能力和以阅读为工具实现个人和社会目的的能力。”[1]自此“ 阅读”一词在意义上有了扩大,内容及含义上更为丰富,也进一步提高了阅读的作用。PIRLS2016 对阅读素养的定义是理解和运用社会所需要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的能力,儿童能够通过从各种文章中建构意义,他们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参与学校或日常生活中的阅读者群体并获得乐趣”。[2]
2.PIRLS:
IEA的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以5年为一个周期。2001年,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第一次阅读素养测评;2006年,共有4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中国也首次参与了该项目,2011年将进行第三次。PIRLS将9岁左右的学生确定为测试对象,这相当于大部分参加国的四年级学生。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群体,是因为9-10岁是儿童作为阅读者的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大多数国家都要求四年级末的学生能够知道如何阅读,并且可以通过阅读来进行学习。
基于此项研究的目的和评价对象的特点,PIRLS对“阅读素养”进行了界定,并构建了相应的阅读评价体系,其中包括阅读测试和调查问卷两个部分。PIRLS界定的阅读素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理解过程、阅读目的、阅读行为和态度。理解过程和阅读目的是阅读测试评价的主要内容,阅读行为和态度的评价则主要是通过调查问卷来进行的。[3] [4]
3.家庭因素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