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负载对基于动机的情绪刺激加工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3-12-04 11:33:00

文献综述

(一)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标直接性注意依赖于认知控制,认知控制的作用是双重的:它一方面积极维护在工作记忆中处理优先权的内部表述与提供偏向于处理目标相关信息的自上而下的信号(Corbetta Shulman, 2002; Desimone Duncan, 1995),然而选择性注意也可以快速自下向上地重新分配,对突出刺激更加自动(Corbetta, Patel, Shulman, 2008; Theeuwes, 1994)。此外,注意选择也优先处理情绪性刺激(Pourtois, Schettino, Vuilleumier, 2013; Vuilleu- mier, 2005)与动机刺激(Lang Bradley, 2010)。显然,注意资源选择性地分配给任务,干扰分配的资源应当减少,所用来克服干扰性信息和保证有效的目标选择的资源越多。因此,当认知控制资源减少,选择性注意是低效的。一个典型的研究策略被用来评定认知控制机制用来预防干扰刺激的作用,其坚持认为应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操纵工作记忆负荷。举个例子,Lavie, Hirst, de Fockert, and Viding (2004)使用一个X与Z的flanker任务来辨别忽略与目标或相符(X—X)或相反(X—Z)或中性(X—N)的边缘刺激。任务分别在高,低认知负荷状态下进行(回忆一个/六个数字)。研究发现,高负荷条件下来自于不相符刺激的干扰更大,证明工作记忆资源的减少对于选择性注意是有害的。

更特殊的,de Fockert, Rees, Frith, and Lavie (2001)使用了一种脸—名干扰任务,被试辨别目标名字是pop明星还是政治家。名字与干扰脸孔重叠出现,出现三种情形,相合(相同身份类别),不合(不同身份类别)或中性(匿名的脸孔)。通过要求被试在之后回忆一串数字按顺序(低)或乱序(高)来操纵认知负荷。他们的发现显示高负荷条件下的行为(长反应时)与神经影像证据(更加活跃的神经区域)。相似的发现也被Pecchinenda and Heil (2007, Experiment 2)发现,他们使用中性的干扰脸孔通过语义范畴来判断与目标是否相符而不是判断身份的符合性。然而,当目标与干扰基于情绪效价而多变时(实验三),在低认知负荷状况下情绪性干扰很显著。事实上,越来越多证据证明高工作记忆负荷导致前额皮质活动增强,参与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减少扁桃体活动与潜在的感情处理。(Dolcos McCarthy, 2006; Erk, Kleczar, Walter, 2007)因此,在高工作记忆负荷情况下,认知控制机制仍然起着分辨目标与干扰的作用。(e.g. Harding, Harrison, Break- spear, Pantelis, Yuuml;cel, 2016)。

Pecchi- nenda, Ferlazzo, and Lavidor (2015)使用一种不同的策略,坚持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在侧额叶皮层(DLPFC),参与选择性注意与工作记忆。Pecchinenda and Heil (2007)使用同样的方法,他们发现来自情绪性刺激的干扰与工作记忆负荷无关。更重要的是,增加阳极tDCS在DLPFC的活动不足以减少来自愤怒脸孔的干扰。然而,在DLPFC上的神经信号改为阴极tDCS后,对于快乐脸孔干扰的减少是明显的。这证明了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通过自下而上的机制在回复时减少了来自干扰刺激的干扰。

然而,当认知控制资源足够时,其能多大程度上减少来自情绪刺激的干扰尚且未知。因为情绪性刺激即使出现在边缘也很难被忽略(Lichtenstein-Vidne, Henik, Safadi, 2012)事实上,有证据显示工作记忆的调节效果不能减少自下而上的注意夺取通过情绪性面孔,但他们改变了注意选择的优先级,证明关于刺激的注意仍受自上而下的因素的影响Cohen and Henik (2012)指出flanker任务中,目标与干扰之间的冲突,不同认知控制机制被用来解决冲突。然而,认知控制机制是否有效也依赖于不同因素,包括情绪性刺激的种类。例如,威胁相关的信息使注意变窄(van Steenbergen, Band, Hommel, 2011),消耗认知控制资源解决冲突(Pessoa, 2009)。

最近很多研究者 (Larson Steuer, 2009; Levine Edelstein, 2009; Kensinger, 2009b)意识到需要重新审视效价和 唤醒的二分法, 应重视除了这两个维度之外的其 它一些情绪维度对注意、记忆等认知加工的影响。Kensinger (2009a)强调效价的效应, 该结论引起学界极大争论, Larsen 和 Steuer (2009)对其评论时, 指出动机相关性(motivational relevance)也是影响记忆情绪刺激的一种潜在调节变量, 建议研究者重视事件或刺激对于生存的相关性, 因为它可能对于调节情绪记忆正确率具有重要作用。同年, Levine 和 Edelstein (2009)提出情绪影响记 忆窄化(memory narrowing)的目标相关性取向 (goal-relevance approach), 认为情绪只增强与当 前所激活的目标相关的那些信息的记忆, 该观点 可以很好地解释记忆窄化现象。受到上述研究者讨论的启发, Gable 与 Harmon-Jones 在其一系列实验研究 (Gable Harmon-Jones, 2008a, 2010b, 2010c)基础 之上, 率先直接检验情绪的动机相关因素可能对 注意、记忆等认知加工产生影响的假设, 最近提 出了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Gable Harmon-Jones, 2010a)。高强度动机的情绪刺激中无论是趋近还是回避都窄化注意,而相对的,低强度动机中无论是趋近还是回避都拓展注意。Gable 与 Harmon-Jones (2008a)的四项行为实 验逐步深入地操纵趋近动机的强度, 一致证实了 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的理论假设,实验 一使用美 味甜点电影来诱发欲望(desire)这一高强度的趋近 积极情绪.

Gable 与 Harmon-Jones (2010b)使用经典的 Navon 局部-整体字母任务来测量注意, 结果揭示悲伤图 片(低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比中性图片条件引起更大的注意扩展, 厌恶图片(高动机强度的消极情 绪)比中性图片条件下引起更大的注意窄化效应, 从而直接验证了该理论。

刘亚2012年对情绪图片的评定结果表明,甜点食物图片与风景图片的愉悦度和唤醒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且均高于中性图片的;甜点食物图片的动机趋近强度最大,风景图片次之,中性图片的最小。这说明描述诱人甜点食物的图片能有效诱发被试的高动机趋近积极情绪,描述宜人风景的图片能有效诱发被试的低动机趋近积极情绪。

此外,情绪刺激冲突的解决除了机制还要依赖任务相关性和目标性质。举例,Lichtenstein- Vidne et al. (2012)发现当目标图片也有重要情绪性是消极刺激的出现损害任务执行,但中性时却不。当目标与干扰都是情绪显著时,避免干扰需要自上而下的抑制与冲突的解决,这依赖不同的神经网络。s (e.g. Etkin, Egner, Peraza, Kandel, Hirsch, 2006; see also Kanske, 2012)事实上当干扰是情绪刺激时,冲突非常难以解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