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中年人的形象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2 15:01:14

《网络中中年人形象研究》文献综述

一、对污名的界定

姚星亮、黄盈盈、潘绥铭.在《国外污名理论研究综述》中认为污名不仅仅只限于标签化、刻板印象,首先污名存在互动前提。另一个人可能会丢脸的特点没有被发现时不能算是污名,只有当这个人的丢脸的事件被发现或者泄露,才会真正处在丢脸的状态并成为被污名者。

被污名者受污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人因为“被污名者的污名”而对污名者进行特殊对待。“被污名”与个体特征本身密切相关,从本身被发现的程度或几率及其显现性、在一定环境中造成的差异性,他人就这一事件表现出的态度,到个体对造成自身的这种特征该承担多大责任、这种特征会有怎样的危害。在针对具体事件研究明白以上种种问题之后,才能界定具体事件是否属于污名。简而言之,有的事件可能不会显露出来,也就不是污名,有些事件被发现了但由于差异性不明显、或危害性不足、或个体不该为这事件承担责任等使其也不能成为污名。

二、身体形象方面的相关研究

朱玉兰在《消费时代的大众身体》里认为身体是快乐和表现自我的载体。体态美好、性感而且被认为与享乐、悠闲、表现紧密相连的种种形象所强调的是外表和“样子”。消费市场中占有一定市场比例的减肥瘦身行业、一直为活力容貌打造的各类廉价或高端化妆品增强人们的购买欲,为外在形象买单,更加关注外在,以及可视媒体大量制造里的人物形象、角色命运,将优雅的体态和迷人的容貌与幸福的生活相联系。身体越是接近年轻、健康、美丽、结实的理想化形象, 它就越具有交换价值。

顾习习在《视觉文化传播下受众身体焦虑》中认为广告赋予产品一种性格通过产品广告里富有特点的主人公形象,受众在观看广告时会将自身带入到渴望成为的广告里的角色中。抓住受众心理的产品广告总会暗示,使用这款产品的人也会拥有类似的特性,一款产品因此作为符号代码,鼓励消费者购买产品。越来越多的广告产品进驻人们的视野,人们被不同的身体形象定位所吸引,不断热衷于实现新的身材体征,自身形象随更新的广告形象而改变的过程中,加剧了身体焦虑,习惯于为自己各处身体缺点忧虑。

詹俊峰的《从“小鲜肉”现象看男性身体的表征与物化》认为男性在母体中先天就已具有男性特征,由于他们本身的行为为族群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而使他们成为有一定特征的社会性动物,人们更多地对男性的形象是超越了身体本身,着重看男性的内在包括他们的学识或能力等。如果后天可以去注意自身的男性形象改变自身使自己靠近众人认为的男性形象则体现了一种自卑,一种焦虑。当今社会人们被银幕前的年轻精瘦的“小鲜肉”形象吸引,被男性直观的外在的身体所吸引,忽略或不认同现实中男性的真实外在形象,体现男性身体“超性地位”体验逐渐减少,而被男性肉体逐渐替代的男性形象的变化。而人们也不再将对男性身体的欣赏单纯的贬斥为“徒有其表”。

三、关于代际关系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