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偏向:以江歌案为例文献综述

 2022-08-02 14:57:28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偏向:以江歌案为例》文献综述

一、新闻专业主义相关研究

新闻专业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形成的规范新闻职业道德、指导新闻业务实践、倡导新闻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酝酿和完善的过程。

有学者认为,上世纪新闻业开始蓬勃发展时,西方新闻业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自由,但新闻的过度自由,产生了双刃剑的效果:一方面:“扒粪”报道推动进步主义的批判运动,而另一方面,媒体的有恃无恐,造成了新闻的过度放纵。在政府思考如何对新闻行业进行监督时,新闻行业以防受制于政府而衍生出了自律准则,就是起源于美国的新闻专业主义。但在西方由于多元化的媒介体制,媒介声音比较分散,难以产生“舆论一律”的结果,媒介成为了社会的第四等级,也被认为是政府的第四权利。“看门狗”职能是大众媒介与政治权利和社会生活有关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具有百年思想渊源的职能。

郭镇之先生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有两大主要特征:中立性和客观性。中立性要求新闻从业者担任把关人的角色,代表不同立场,按价值进行取舍;客观性要求新闻从业者必须离开个人的情绪情感意见,客观报道新闻事实。新闻专业主义在进入中国后,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使得中国在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创的舆论监督体系,将舆论作为一种监督国家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手段,使得中国的监督更加透明化,民主化,参与者更多,参与手段更简洁有效,例如《焦点访谈》等节目的诞生。

王晴川(2012)认为自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专业主义要把我几个关键问题:新闻的第一要务、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职业记者是否真得不在需要、新闻的可观性和公正性应该由谁来守护、滥用新闻职能应该如何防治、在全球新闻时代新闻从业者应该偏重本地新闻还是国际新闻、新闻是否应该增加历史感、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什么,为了这个方向和目标新闻专业主义改变什么。要加强新闻专业教育,着重培养新闻从业者对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能正确引导新闻受众,深入了解思考社会问题,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在此基础上培养新闻从业者的寻找信息能力。改变自媒体时代受众接触信息太多而迷失,不能深入了解新闻真实的现状。

胡翼青(2017)认为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媒介生态格局改变。延迟性是在大众传播时代新闻专业主义成立的必然条件和前提,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信息已经实现实时同步,在新闻专业主义介入之前,新闻已经遍及互联网的各个角落,新闻专业主义在现今的大众传播时代背景下,无法发挥其效用。

综上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是为限制新闻的专业性而衍生的一种自律规范,对新闻的专业主义学者的统一认识是新闻专业主义具有把关人和客观性的特征,但在新媒体时代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规模的扩大,新闻专业主义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亟待解决。

二、后真相时代立场相关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