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文化研究综述
摘要: 目前国内关于客家方言与文化的研究成果很多,有的从词汇、语音、语法层面对客家方言进行研究,有的专注客家方言特征的探讨,还有的将客家方言与其他方言展开对比研究;有的学者则从物质文化层面和民风民俗角度对客家文化进行探讨,也有学者另辟蹊径,从客家方言入手探讨客家文化。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从客家方言词汇对客家文化进行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关键词:客家方言;方言词汇;客家文化
词汇是记录和反映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面貌的最直接、灵活的语言要素,客家方言属于汉语七大方言之一,客家方言词汇反映客家人各方面变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承载着客家文化的语言符号,与客家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客家文化有古汉语活化石之誉,是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在继承古代正统汉族文化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形成了有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三者的融合;客家人的祖先崇拜、重教观念、寻根意识、开拓精神、以及奇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三种文化特质的外化。
关于客家的研究,最早萌芽于1815年徐旭曾《半湖杂记》一书,20世纪初期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的问世,正式开启客家研究历程。最早明确提出“客家文化”概念的是李绍云,而关于客家文化的研究开始于1985年。2000年以后,客家文化研究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有关客家文化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长,目前为止,出现在期刊上的数量已达两千篇以上,博硕论文近两百篇,客家文化研究成果丰硕。客家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化两部分:客家方言主要侧重于对词汇、语音、语法等领域的研究,描述客家方言各方面的面貌;客家文化则主要以客家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禁忌等为研究对象,探讨客家的文化特质。
经过历代学者的辛勤耕耘,目前学术界关于客家方言和文化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关于客家方言的研究
我国客家方言研究发展至今,研究成果颇多,其中黄雪贞《客家话的分布与内部异同》一文详尽论述了客家方言的分布和特点,涉及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湖南、四川等七个省区的二百多个市县,并对各地客家方言内部声调、韵母、词汇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李如龙和张双庆等人撰写的《客赣方言调查报告》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客家方言调查报告。此外,还有周日健、刘纶鑫、李如龙等学者撰写的关于各地客家方言的地方志,还有的学者通过收集整理各地客家方言,编撰了客家方言词典等等。总体来看,国内客家方言研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关于客家方言词汇的研究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