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传媒中的外来词及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08-30 11:13:23

《娱乐传媒中的外来词及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文献综述

摘要:在当今的娱乐传媒之中,外来词由于其独特的吸引力,逐渐成为媒体工作者的备选用语之一,而这一现象也自然引发了人们对语言的学习与使用的正确性的探讨。本文着重介绍语言学界与社会学界对这一现象的探究,并提出新的研究方向,为相关课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帮助人们更高效地利用这一社会语言现象来提高语言使用能力。

关键词:外来词; 娱乐传媒; 媒体语言; 语言学习

一、外来词研究

外来词,是指音与义都借自于外族语或外方言的词。其主要语言形式有五种,分别是音译、音译加意译(利用有关事物所属类名给前面的成分作注解)、音译兼意译(借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与外语原词相近)、直接借用(以日制汉语为代表)、字母词。

自上世纪,我国不乏外来词方面的研究人员,如罗常培、季羡林、韩儒林等,但总的来说,汉语外来词的词典和专著并不能称多。1984年,高名凯、刘正淡、史有为、麦永乾共同编制《汉语外来词词典》;1958年,高名凯与正淡二人合编《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1990年,岑麒祥出版《汉语外来语词典》;1991年,史有为的《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一书在前人基础上,对外来词作了一次总概括。另外,在台湾地区,1981年,刘建仁与张席珍编写了《国语日报外来语词典》;而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也已于近年成功建设了《外来概念语词词库》,对中国两岸三地涌现的进行整理。

本世纪以来,国内相关的研究主要从三个大方向入手,一是对外来词性质与类别方面的本质研究,二是外来词的引进对于汉语语言机制的影响及其规范化问题,三是针对具体某一外族语或外方言在汉语中的动态表现而进行的研究。

对于汉语中的外来词的本质研究,曹莉亚的《百年汉语外来词研究述要》提出,一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对于外来词的研究集中表现为外来词的性质、分类、来源及规范性,该文对百年来各派的典型学术成就进行了梳理,对汉语外来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全面而又可靠的指导意义。类似的文献还有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翻译与词典学研究中心的胡开宝先生撰写的《汉外语言接触研究近百年:回顾与展望》,此文回顾了1914年以来汉外语言接触研究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有待研究的课题。文章认为外来词对汉语于语音、语义、语用层面的影响应当成为外来词研究领域的新内容,同时,定量、定性研究的结合以及语料库也应当成为此领域的常用研究方法。

随着外来词不断深入渗入的社会生活,外来词的引进对于汉语语言机制的影响及其规范化问题成为一个新型的研究方向,在多位学者前辈的研究的提点下,笔者也选取了了这一方向作为研究对象。张德鑫发表了《第三次浪潮——外来词引进和规范刍议》一文,他指出“每一次外来词的浪潮中都夹着泥沙,污染了汉民族的语言,因此对那些不规范外来词现象要敢于抵制。” 可以看到,外来词的规范化问题早已提出,但实施起来颇为艰难。但为了维护汉语自身的纯洁性,我们也没有理由坐以待毙,应提出解决方案尽早落实。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