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文化热下的冷思考文献综述

 2022-08-11 16:29:59

短视频文化热下的冷思考

摘要:新媒介时代,多样化的用户接受动机、碎片化的接受时段、类型化的主题呈现和小屏化的模式变迁共同构成了短视频文化热下的传播特征。其中,不容忽视的是头部平台、文化心理变迁和话语权分化融合等因素聚合成的强大推动力。但是,随着短视频市场不断扩容、升温,当前面临的诸多弊端也暴露无遗。未来,短视频还需要在不断反思和展望中创新完善为更值得期待的新媒介传播方式。

关键词:短视频; 文化; 社会文化心理; “碎片化”

一、文献综述

短视频作为当下大热的新兴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短视频的发展也开始引起学者的关注,出现了大批移动短视频的相关研究,但研究成果较少,且多是空泛的趋势解读,缺少相关理论支持。本文在借鉴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辅之以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将立足点放在短视频文化热背后的反思与展望上,在深入分析研究后,对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现将国内外对于“移动短视频”这一课题的研究文献梳理如下,大致分为三个板块,短视频自身发展状况、短视频应用平台和短视频用户。

(一)“短视频自身发展状况”的研究

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方面,对短视频的传播现状分析中,如田斌的《移动短视频应用的内容生产及传播模式研究》[1],赵昱和王勇泽的《短视频的传播现状分析》[2]等,对短视频的传播模式和现状进行了分析,肯定了短视频传播方式在当今时代的不可替代性。对其形成的短视频文化热也进行了现状分析和研究,同时为文化热背后的冷静思考提供了现实依据。

短视频的媒介融合方面,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纷纷转型寻找新的出路,短视频的出现正为传统媒体的内容传播提供了新载体。因此,在新闻、旅游、政务等方面,短视频融合的现象尤为显著。

在短视频与新闻行业的融合方面,张天莉的《从内容生产者到短视频玩家——电视媒体短视频发展现状及思考》[3]和《穿越透明墙:电视媒体加速入场短视频》[4],匡婷的《我国短视频新闻的发展与传播研究》[5]等,对短视频与传统新闻业的融合发展做了深入研究,展现了二者互利共赢的积极尝试。当短视频成为新媒介风口,流量天平也在不断向民众倾斜的同时,主流媒体也依靠其权威的公信力和忠实的受众群体迅速突围,尝试加入短视频这一快车道,加速与草根话语的合流。并且,主流话语与草根话语在短视频领域的合流,一方增值,另一方引流,带来的不是强力冲击,而是双向互惠的正面效应。新闻、政务的重大性、严肃性为短视频拉高了深度和内涵,而短视频的亲民形式也令新闻与政务信息能够更顺畅地走进千家万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