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中花的意象研究文献综述

 2022-08-02 14:54:10

文献综述

在名家辈出的中国古代文坛上,李清照是一位才华初中,成就卓越的罕见的女作家。以易安词闻名。女性词人在文坛上并不多见,因而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视角也在历史上产生了一定深远的影响。李清照其人也在当时纷乱的时代大背景和复杂的家庭小背景下, 受到了心理上的冲击。这样的冲击给李清照的生活以及在诗词方面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前期的小女儿心态和南渡之后经历了国破家亡之后的忧国忧己的心态直接在易安词前后期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李清照的诗词魅力,不止在于前后期的差异化,也在于其以女性视角来论述国家的大忧患,这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即使历史其他出名的女词人也只是单纯的将目光聚集在思春、闺怨等小家小国的情怀,少有如清照一般在经历国破家亡后还能作出诸多闻名后世的作品。

通读李清照的词作,不难发现,几乎有百分之八十的诗词中都包含有花意象。在《李清照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中,留存的59首词(书中附7首存疑词作,本论文不讨论7篇存疑词作)中,有36首提及具体的花类,13首涉及广泛的花意象,仅有10首没有涉及花意象。

本论文基于以上的一些简单背景,再加上国内诸多研究李清照花意象的名家书籍、著作,比如荣宪宾、康震、吴惠娟等人,他们无论是对李清照本人经历的研究,还是对李清照诗词的研究,都在文坛内得到了诸多的肯定和认可。这些文献资料一方面研究了李清照本人的生平,比如中华书局1984年版的《李清照资料汇编》几乎完整的汇编了李清照的一声,这本书是由荣宪宾、孙崇恩、褚斌杰三位先生编著而成。

《李清照资料汇编》一书,在对李清照的生评论述的著作中,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本。书中汇编了宋、明、元、清四个朝代的文学界或者评论家对李清照的评论,从这些大家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在文坛上的地位并没有因为本人是女性而受到曲解或者是不屑,汇编的这些人物通过不同的角度评价了李清照的词作和人生。虽然此书我才读了一部分,但是觉得受益匪浅,从这些评论中,可以看到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对李清照的看法, 再加上李清照本人在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变化,更具有冲击性,站在清照本人的角度,词作的变化更是体现了词人内心的变化。

李清照的词作受到了后世的广泛关注,作为女子,清照的词中“花”意象出现的十分频繁,在百分之八十的词作中都提到或者是专门的吟咏某种花,也使得后世的研究者产生了广泛的兴趣。在知网上查找的专门研究李清照花意象的相关文献约有三十几篇。其中,我个人觉得最为详述的当属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张彩霞和宋世勇的《论李清照词花意象》一文, 文中分期统计了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分少女、婚后和孀居三个时期来讨论,根据时期的不同,花意象选取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李清照的心境因为时期不同,花的意象不同,作者也对其作了不同的阐述。同时又与宋代其他的著名词人如苏轼、陆游、秦观等诗词中的花意象进行了比较,由此发现,宋代词人似乎都很喜欢梅花这个意象,喜欢梅花并不是李清照一个人的爱好。

文中也指出,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虽然娇美,却又在风雨侵袭中难以自保, 于是总被涂上一层暗淡的色彩,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便通过花意象外显出来。风声雨声仿佛已成为作者的心声:山河已破,爱人长逝,天涯沦落,都只能向隅而泣。世间万事已成梦幻泡影,归于一空。在个体的悲凉空漠中,融入了乱离时代的深刻感受。这已不仅是风雨之声,也是作者的心声,民族的心声,社会的心声。

在诸多文献中,对李清照词中花意象进行分类的作品不在少数,对李清照词中出现频次较多的花意象,当属梅花为首,菊花、荷花、桂花等次之。很多论文将这些花单独列出来以此研究李清照经历的生活和心态的变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