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对陈染小说创作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近三十年来,学界关于陈染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先锋文学、个人化写作、女性写作三个研究点展开,视角过于单一局限。陈染研究仍存在诸多可供发现的空间,影响研究便是其一。伍尔夫作为对陈染影响颇深的外国作家,研究伍尔夫对陈染小说创作的影响颇有价值。然学界目前关于伍尔夫对陈染小说创作的影响研究较为单薄,有待更系统、更全面的探究。
关键词:先锋文学; 个人化写作; 女性写作; 影响研究
一、文献综述
陈染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魅力的一位女性作家,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初现文坛,便受到不少读者、批评家的关注。九十年代,其作品《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潜性逸事》、《私人生活》等的发表,更是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1993年《文艺争鸣》杂志社开展的陈染作品讨论会、1996年《花城》杂志社联合作家出版社召开的陈染长篇小说《私人生活》研讨会两度掀起评论界关于陈染研究的热潮。二十一世纪以来,虽陈染研究的热潮迅速衰退,但关于陈染研究的论文数量仍较为可观。
纵观近三十年来关于陈染研究的文献,不难发现,学界关于陈染及其作品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研究点展开:
(一)先锋文学
九十年代初期,评论家试图将陈染归入先锋文学一脉。1992年,陈骏涛率先发表文章《寂寥和不安分的文学探索——陈染小说三题》,从情感世界、想象天地、文体形式三方面分析陈染小说中的探索性,认为陈染小说创作的每一发展阶段都伴随着青年作家企图改变自我、突破自我的不安分的努力。次年,赵毅衡发表论文《读陈染,兼论先锋小说第二波》明确指出陈染一步步坚定地走向先锋文学那岩石般的孤独,她在多年探索后所形成的特有的写作风格正好落在先锋性的范围之内,甚至给予陈染的小说创作高度评价,认为她的小说创作是中国先锋小说之福。而后,诸多评论家均将陈染的小说归为先锋性文本,汪民安在《文学先锋派的当下境况》中专门对陈染的写作进行了分析论述,雷达在《先锋小说的新思路》中也特意提到了陈染的小说作品。
(二)个人化写作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