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女性言说中的自我建构文献综述

 2022-09-02 20:51:33

“新媒体与女性”研究综述

摘要:对女性话语的关注构成了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自媒体时代,女性话语有了新的突破,但仍然受限于男权文化。女性话语权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发展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总是能引起研究者浓厚的兴趣。在当下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两性关系的良性发展至关重要,研究者也不局限简单阐述表面的女性困境,而是将视线投向造成困境的原因,探索背后隐藏的女性意识和社会环境因素,努力借助自媒体构建两性和谐的桥梁。

关键词:自媒体;女性困境;话语权;女性意识

  1. 互联网与女性话语权研究

在网络时代,即使拥有了话语权,女性也往往容易陷入被动的处境。这是因为网络也难以做到完全中立,而在男权文化影响下,女性言说也往往失去说服力,胡泳的论文《互联网并不是性别中立的—谈网络公共空间中的性别问题》便积极地讨论了互联网时代女性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阐述和事实考察。作者举证了诸多性别歧视、两性不平等的例子,表明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无视性别的环境,在公共领域中,两性话语权仍有偏侧,整个网络文化是由男性所主导的,女性在这样一个男性话语世界中苟延残喘。不过作者虽然认为当下女性在网络中仍处于劣势地位,但仍对日后随着女性用户的增多,两性获得平等的话语权抱有希望。

杨晶与吴文艳的论文《论网络舆论中的女性话语传播地位—从“成都女司机事件”谈起》则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论述,女性形象被刻板化,以及女性话语权的缺失和女性意识的迟钝,总结出在网络媒介中,女性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媒介中的劣势地位。造成这种局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外部有社会差异的原因,舆论中的男权倾向往往让女性身处困境,内部有女性的不自知的关系,女性常常将自身束缚于私人领域之中,忽视了主体意识,被动地接受男性所赋予的认知。而网络时代赋予了女性话语权的重塑提高了技术和历史的契机。但作者也发现了,在互联网中,男性与女性在舆论场上相互角逐,将对方置于对立面上,故而若要创建和谐平等的网络关系,需要两性的友好的对话,分享话语权。

林堃和魏丹的《论大众传媒中女性的表达与被表达》指出女性的话语权映射着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地位,但历史烙印、文化坠距等外部原因与女性自身的话语真空和后殖民心态造成了女性的表达困境。于此同时,研究者还发现当下互联网时代,女性正从被表达者向表达者改变,但话语权却只是被少数“精英”女性所掌握,女性的表达领域也过于局限,依旧生存于男性话语体系之下。

上述的论文都指出在互联网中,女性话语仍处于缺失状态,并未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话语权,主要是因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结果。历史与社会等原因让女性地位低微,而女性自身也未意识到主体性,反而将自己束缚于私人领域,忽视了社会角色,使得政治、经济等公共领域缺少了女性的身影,故而女性话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微乎其微。

二、自媒体与女性的自我言说

网络传播是对传统大众传播的颠覆,革命性的点对点双向模式及去中心化为普通大众传播信息、发表言论提供了便利,女性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话语空间。王蕾所著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网络媒介传播—以网络女红人为例论女性表达》以网络女红人作为代表,对女性话语表达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了女性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所处的困境,从网络传播再度“中心化”、网络女性再度成为“观赏品”、网络女性对自我书写的误读及网络女性话语权之路漫漫等四方面具体解读,并指出女性的自我表达也常常束缚于男性思维中,女性话语不仅被男性误读,更是自我曲解。对于网络女红人,她们最需要的是在这个充溢着男权思想的社会快速获得认知和关注,迎合网络媒体和大众心理,大胆搏出位,成为了男性欲望的载体。该论文对于网络时代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对网络女红人的分析十分独到,值得借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