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诗歌意象研究
摘要:广受赞誉的“诗鬼”李贺的诗歌以奇诡著称,这与他所选用的独树一帜的创作艺术密不可分,而诗歌意象的选用又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部分。20世纪后期以来,学界对于李贺诗歌艺术的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针对李贺诗歌意象的研究也成果丰富。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简要评析了研究现状,并针对李贺诗歌意象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李贺;意象;研究
一、文献综述
诗歌意象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它是诗人择取特定的物象并经过主观的加工而形成的艺术形象。因此,通过意象解读,我们能够更好的分析和理解作品,甚至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情感理路及生平遭遇。
李贺是我国唐代中期著名诗人,被誉为“诗鬼”。他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他的诗歌光怪陆离,璀璨诡谲,色彩富丽。历来评论家对李贺的创作大都以奇巧评论之。晁公武《郡斋读书记》卷十八《李贺集》:“贺词尚奇诡。”朱熹《朱子语类》:“贺诗巧。”李贺在诗歌创作过程形成了其独有的创作风格,也拥有别具一格的意象群落,通过意象研究能够更深入地帮助我们理解李贺的诗歌作品。
李贺自编集《李长吉歌诗序》共二百三十三首,授予沈子明。经后世流传编排部分诗歌遗失。朱自清《李贺年谱》考证,李贺今存诗两百十一首。
20世纪以前,对于李贺及其作品的研究多存在于诗话、笔记中。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张炎《词源》、谢榛《四溟诗话》、沈德潜《说诗晬语》等都对李贺的诗歌创作有所评价,清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各家评注。这类评注大都从诗歌字词出发,注释其意义,分析李贺诗歌中用字用词的特点,并非从整体上对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论述,此类研究形式较为零散,缺少系统的整合,也较少关注李贺诗歌的艺术价值。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