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作品中的“黑屋子”意象研究综述
摘要:张爱玲作品中的意象一直是“张学”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集中关注其作品中的“月亮”、“太阳”、“色彩”等意象,而关于“黑屋子”这个意象的研究少之又少。在“张学”发展愈加成熟的同时,张爱玲作品中的其他意象也将逐渐被研究者所重视。
- 研究张爱玲作品中的“黑屋子”意象的意义
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广泛的文化意义和深刻的审美内涵。叶朗先生认为:“意象是lsquo;情rsquo;lsquo;景rsquo;的内在的统一,这就是说,lsquo;意象rsquo;乃是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1] 在不同语境中,同一个意象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由此建构不同意蕴的感性世界,生成不同的象征意义。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创作特色鲜明的作家,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她所使用的意象。夏志清先生赞誉:“她小说里lsquo;意象rsquo;的丰富,在中国近代小说家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2] 这些意象反映了张爱玲意识或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张爱玲通过主观的加工使这些客观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中拥有表现形态和象征隐喻的差异,本人选取张爱玲一些作品中的“黑屋子”意象进行分析,探讨其表现形态和现实依据,以及具有的审美意义。
张爱玲在塑造“黑屋子”这个意象的过程中,赋予了它多重的含义可供我们解读。“黑屋子”意象在张爱玲的文本叙述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它对于叙事情节安排和人物心境烘托有一定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其作品内容的深层蕴意。张爱玲通过客观的空间构造来表现人物的主观心态,把日常的居住空间转化成意象,又将这意象变成一种叙述语言和方式,在承担“表象”的同时也含有“表意”内容。在看到张爱玲作品中的“黑屋子”意象时,就不能只看到空间的变化,而更多的是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社会环境的折射,以及普世意义的人性的探讨。张爱玲以生活中的立体的房屋意象具体切实的刻画了社会与人生。她跨越了西方传统美学上的主体与客体的对立、情感与外物的对立,在不同领域间建立一种了“同构”,使日常化的空间成为审美化的空间。
研究张爱玲作品中的“黑屋子”意象可以更好地把握其作品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意义。即便是最普通的房屋意象,张爱玲通过赋予多样的表现形态,以及超越意象本身的哲学思考,使其具有深层次的审美体验。研究张爱玲作品中的“黑屋子”意象对于补充“张学”研究内容以及更充分的领会张爱玲的文学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黑屋子”意象在张爱玲的文本叙述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这些意象反映了人物角色以及张爱玲自身意识或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张爱玲通过主观的加工使这些客观意象在不同的语境中拥有表现形态和象征隐喻的差异。
“黑屋子”在外在形态上是指物理空间存在的黑暗的房屋,从内在意象上拥有两层含义:一是心理状态的封闭,即“屋子”联想到的封闭空间;二是心理状态的压抑,即“黑”色色彩联想到的抑郁阴暗。张爱玲的作品中几乎遍布这个意象,无论是《半生缘》里黑暗暗的祝家别墅,还是《沉香屑bull;第一炉香》里独门独户的梁家大宅,抑或是《倾城之恋》里永远比别人家晚一个钟的白公馆,都让人有着窒息之感,也昭示着人物主角的命运走向。张爱玲作品所体现的无尽的苍凉以及深入骨髓的郁悒,正是离不开“黑屋子”意象的成功塑造。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