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童《黄雀记》中的人性演绎研究现状
摘要:通过对《黄雀记》【1】这部作品中人物命运及人性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小人物的人性状态,还可以真实反映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物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变化。从作品角度来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般的宿命是全书的主题内涵,探究苏童笔下对于当代人性迷失的反省,进而总结并反思现代社会文化中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关键词:黄雀记; 人性; 捆绑;
一、文献综述
- 《黄雀记》 研究概述
苏童,中国当代作家,其主要作品有《我的帝王生涯》、《妻妾成群》、《米》、《罂粟之家》等。苏童的《黄雀记》出版于2013年8月,在近四年的时间里,众多专家学者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相关研究。
- 小说主题研究。陈怡泉《lt;黄雀记gt;中的三重悲剧》(《大众文艺》,2014年第19期)提出“作为悲剧的《黄雀记》,比单纯作为小说的《黄雀记》更震撼人心。各种故事的交织,除了上演一场纠结的荒唐戏,更谱写了曲曲悲歌。”【2】
2.人物形象研究。丁文《被终止的成长背后—读苏童的lt;黄雀记gt;》(《扬子江评论》,2014年第6期)“保润的形象象征着人性中最本真的自我,他的时间永远地停留在了保守的历史时间节点,保润也因此成为了一个最纯粹的真我状态的象征;仙女性格中的偏执与任性在故事中是高度统一的,这种性格覆盖了人物的全部面貌,很容易让我们想到潜藏于人类心灵深处富有破坏性和盲目冲动力量的阴影人格;从柳生出场到最后,我们看到的都是油滑而小心翼翼的柳生,而这只体现为人格的面具。”【3】
3.表达方式研究。康蒙《苏童lt;黄雀记gt;的文学治疗原理解读》(《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年第3期)“叙事主体是精神病患者;叙事内容是创伤型体验;叙事效果是文学治疗。”【4】徐勇《以象征的方式重新介入现实—论苏童lt;黄雀记gt;》“他以象征而虚幻的方式,用充满隐喻色彩的小说叙事完成的却是针对现实当下的最沉重而深刻的介入。”【5】
- 小说主题研究下的宿命悲剧
- 时代背景
《黄雀记》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通过“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三个板块以三种视角描写了三位主人公之间发生的事。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